工信部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
在近日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举办的2016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王文远指出,将按照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重点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及试点企业创建,引导企业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理念贯穿到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全过程,发挥核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协调与协作,建立企业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1 大型企业率先实行
“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追求经济和环境相平衡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消费、采购力量,产生市场机制传导效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消费到废物回收环节全过程提出绿色要求,推动供应链上下游提高能效和环境绩效。”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指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管理手段,其优势就是利用市场力量扼住企业命脉。
“中小制造企业的市场供给对象,往往是下游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网络或实体零售商,这些大企业和零售商是整个供销市场上的关键少数,他们的采购行为和采购导向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通过市场机制对供给侧产生巨大影响。”周国梅表示,在下游大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后,上游小企业违法污染环境不仅要面临环保部门的处罚,还将失去市场份额,直接被市场淘汰。
目前,绿色供应链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已被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率先采用,如沃尔玛、通用、华为等都在全球主动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介绍,一些跨国企业也开始主动找上门,希望IPE能够帮助提供其国内供应商的环境信息。
“目前,国内企业比如华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与世界级优秀企业比肩。”马军表示,国内IT、纺织等行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也都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他表示,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队伍中。比如近期包括朗诗、万科等在内的48家房地产及关联企业宣布加入“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中。
2 试点城市积极探索
近几年,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已逐步融入国家相关政策中。
2014年颁布的《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提出,要通过绿色采购鼓励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制度,并提出建立“黑名单”和“绿名单”制度,建议企业避免采购“黑名单”中的产品,包括被列入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等。供应商被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或者环保良好企业的,进入“绿名单”,对其产品可优先选购;对于被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的供应商,避免采购其产品。
2015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境保护部还研究制定了《环保“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鼓励行业领跑者实施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注重产品环境友好设计,采用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污染排放较低,达到国际先进清洁生产水平。
2014年第二十二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布的《北京宣言》提出,同意建设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重要倡议,支持天津、上海、广东省东莞等城市相继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为此,天津市把政府绿色采购,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住宅、绿色钢铁生产和于家堡绿色商品服务示范区作为第一批示范项目,颁布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成立了中国首个绿色供应链管理市场化综合服务平台——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
上海市的试点工作则以企业为主导,通过企业自愿参与、政府提供支持的方式,鼓励汽车、零售业企业开展试点。
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方案》,在家具、制鞋、印刷、电子等重点行业率先开展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
除了上述城市试点绿色供应链以外,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与华为共同设立“深圳市绿色供应链”试点项目。项目以华为为核心企业开展,通过企业绿色采购行为,直接推动上游几百家电子制造业供给企业环境守法、节能减排和绿色化改造进程。
3 面临哪些问题?
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缺乏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准则和绿色供应链产品的认证标准及评价体系,这对有意开展绿色采购的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周国梅表示,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必要的标识认证机制,大多数企业很难判断供应商的绿色化程度,而供应商对如何满足绿色供应链的采购需求也缺乏了解,亟须出台各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
周国梅还表示,各地探索了绿色采购、绿色财税等众多政策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但目前绿色采购只针对绿色产品名录上的商品,其评价基础不能涵盖整个供应链。同时,对于各种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政府支持政策,普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需要总结融合各地经验,制定推广系统化的一揽子政府支持政策措施建议。
“绿色供应链管理旨在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但就目前绿色供应链推广工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的效果并没有足够的量化评价。”周国梅认为,需要进一步收集总结试点成果,制定相关评价绩效指标,通过政策调整使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好地服务环境质量改善。环保部门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推动部门,应将供应链绿色化、污染减排等各方面有机结合,推动相关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她还建议,应立足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更大范围的试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经过2年~3年试点经验积累和制度设计,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有序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
此外,王文远认为,消费环节对绿色产品是否认可决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终成败。因此,如何引导消费者可持续性消费也将是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4 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马军认为,推进绿色供应链发展最大的问题来自企业内生动力不足。
“绿色供应链更多是一个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范畴问题,而很多企业还不能做到基本的环境守法。”马军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务之急要为中国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政府、媒体、环保组织、消费者都要有所行动。
“绿色供应链将有利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不但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甚至可以成为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马军表示,外部条件正在完善的同时,中国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会更加凸显。因此,需要大力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重在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绿色采购的行业标准,在采购中统一行动形成环保底线,彻底消除向下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痼疾。
目前,随着互联网零售业的高速发展,龙头电商的经营行为对上游众多生产企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物流平台菜鸟网络牵头发起绿色联盟,与多家主要物流企业合作,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承诺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材料。
周国梅认为,鉴于阿里巴巴集团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具有推动环保事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明确意向,建议与阿里巴巴全面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合作,引导支持阿里巴巴充分发挥其在电商行业的市场控制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绿色物流,发起绿色倡议,打造绿色网店,表彰绿色商家,优先推广绿色产品,实行区别化采购政策,引导促进电商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绿色化。
“我国很多行业存在能影响百千家企业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能力。推动他们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使市场机制成为环境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推进环保工作。”周国梅建议,应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制造业、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推动实施绿色供应链体系,推进上游产业等巨大产业链的绿色化,探索环境管理新途径。
国内案例
华为如何构建绿色供应链?
2014年,华为确定了“满足客户要求,超越客户期望,实现持续改进,支撑商业成功,努力成为行业标杆”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系统预防、主动管理、内外部(客户、供应商和行业)高效协同和持续改进”的总体策略,把可持续发展要求融入采购全流程中,包括供应商认证、选择、评估、绩效管理、采购履行、供应商退出等。
●绿色伙伴认证
华为绿色伙伴认证主要依据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指令、标准与要求等,确保产品和零部件中不含有相关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限制的化学物质。绿色伙伴认证鼓励供应商实施系统的产品环保和生命周期管理,做到绿色设计、绿色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各种限制物质的使用,构建绿色供应链。截至2014年,共有47家供应商通过华为绿色伙伴认证。
●绿色采购
自2011年起,华为参与非政府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起的“绿色选择”倡议,将这个组织管理的全国企业环保表现数据库用于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管理。2014年,开始采用IPE提供的Ferret软件定期检索供应商环境表现,推动供应商自我管理。
2014年,华为与广东省深圳市政府联合发起“深圳市绿色供应链”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大企业采购牵引、中小企业改善环境”的政企合作环境治理新模式。项目明确大企业对供应商的环保要求,搭建同行企业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市场机制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环保合作,优先采购环保表现好的企业的产品,限制环境违规的企业,分享节能减排的商业案例,促使企业主动管理,从而提升供应链竞争力。项目将在分析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绿色供应链指南,在行业学习合作平台的基础上成立绿色供应链协会,广泛地推广项目成果。
2014年,“政企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构建环保治理新模式”荣获“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最佳实践奖。此外,华为连续3年荣获联合国全球契约颁发的类似奖项,以表彰华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的优秀实践和成就。
●缩小供应链碳足迹
华为有着庞大的供应链,供应商减排对于缩小华为和客户的碳足迹意义重大。华为对部分关键供应商开展能源审计,推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将这些要求纳入供应商认证和审核流程,联合供应商进行绿色节能创新,构建绿色供应链。
2012年开始,华为启动了供应商节能减排项目试点计划,截至2015年已有24家供应商参与,明确具体的节能减排项目,按照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果。2014年,20家供应商参与华为供应商节能减排项目,全年实现CO2减排约5.4万吨。2015年,华为计划再覆盖10家供应商。
上述资料整理自华为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华为可持续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