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以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美丽秦安建设。“生态变美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们找到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路。” 天水市生态环境局秦安分局局长胡旭平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也入选了甘肃省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植树覆绿 旅游带动“绿色就业”
自大地湾遗址附近的九龙山向西延伸,凤山坐落于九龙山龙头处,由于山形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便因此得名。以此山为根基,秦安县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在涅槃中乘势腾飞。
凤山公园美景。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塔柏、刺柏、红叶李……走进凤山公园,成片绿树映入眼帘,遍布山野,在炎热的夏季为游人提供了一个避暑乘凉的好去处。“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先就要让人民群众看到绿水青山。”胡旭平告诉记者,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景则景”的原则,秦安县以“两山两河三线一长廊”生态造林为主线,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凤山景区延伸段,历时4年栽植各类苗木163万株,总面积6000余亩,并在园区内修建生态水域景观区,种植睡莲100盆,荷花80盆,改善景区环境,与当地泰山庙、青莲念佛堂等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满足游人休闲娱乐需求。
“这几年植树造林下来,生态环境确实好了不少。” 秦安县凤山景区管理所工作人员张晓娟从小在秦安县长大,她告诉记者,最近经常能在凤山景区内看到各种鸟类觅食嬉戏,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不仅如此,景区建设也为她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增加了不少收入。
守护好绿水青山,还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生态保护建设红利。胡旭平介绍,为实现“农民富、产业兴、生态美”的良性循环,凤山景区延伸段生态治理工程为周边群众累计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1000余个,人均务工增收2000元,并为凤山、蔚林等村农户发放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资金280余万元。连续实施生态护林员项目,累计选聘刘坪、兴国两镇脱贫人口80余人次在凤山景区延伸段担任生态护林员,发放资金64万元,每年人均稳定增收8000元,让一批有管护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在家门口绿色就业,有效带动了农户脱贫,找出生态致富的新路子。
壮大林果产业 让百姓尝到“生态致富”甜头
向遍布凤山的林木上看去,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为了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秦安县不仅在文旅中下功夫,更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发展林果经济。
在秦安县五营镇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基地里,闫家沟村民宋宝玉正将一颗颗果实套扎起来。套扎好的苹果穿上了“新衣”,等待着采摘。宋宝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合作社,她既能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还能得到入股分红,一年下来至少能挣2万多元。
“通过整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当地果农入社经营,目前基地规模已达到了1500多亩,带动周边4村1000多人发展产业,能吸纳长期和季节性务工人员近200人,去年累计发放劳务资金300万元左右。”秦安县五营镇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来福介绍,果园今年预计产量能达450万斤,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村里的产业分红、流转分红、入股分红预计总额能达到100万元。
同样尝到“生态致富”甜头的,还有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上班的苹果质检员叶青。比起过去在家种地,像这样将苹果按色泽、质量分别挑选包装,每个月能多出4000元左右的收入,公司离家不远,每天也有班车接送,不出远门便解决了就业问题。
居住在公司附近的王龙学习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这里已经工作多年。作为线上选果员,他需要坐在电脑前对苹果的规格、等级、颜色进行比对分析,根据苹果大小、重量等参数手动控制,将不同类型的苹果分配到相应的传送带上。“我对机械方面比较在行,对我们这里苹果的情况也算了如指掌,这份工作不但让收入有了保障,对我来说也是专业对口。”他说。
王龙操作电脑进行线上选果。李翔宇 摄。
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蔡全彬介绍,公司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建设、帮扶工厂建设等多个产业帮扶项目,运营水平大幅度提升、联农带农效果进一步凸显。“通过订单收购、劳务用工、入股分红3种方式,我们带动农户1.2万户,年带动增收4359万余元,其中户均3610元,6个村集体达27.63万元。”他说。
丰富宣传载体 让生态文明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环境变美,收入增加。让秦安县居民享受到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要依靠当地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秦安。
挖深土坑、扶正苗木、挥锹培土、踩实压紧……3月8日,秦安县人民法院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和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养护志愿服务活动,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为秦安增绿添彩。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胡旭平介绍,为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让“两山文化”深入人心,秦安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市场”活动,积极开展省、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传递生态文明“正能量”。同时大力宣传绿色生产生活观。实施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培育行动,结合“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活动,营造富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和积极向上的浓郁生态文化氛围,持续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下一步,秦安县将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重要战略,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果产业为主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原题:生态美 居民富 天水秦安县如何走出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