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谈:红旗渠精神激励我们建设好新时代幸福家园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12-01 16:01:34 浏览()次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镌刻在太行山上的一座丰碑。10月28日,近平总书记赴红旗渠考察并强调,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此前,笔者有幸赴红旗渠参观学,看到蜿蜒穿行自太行山引来的汩汩清水,被红旗渠展览馆里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简陋工具、一身身破旧棉衣所触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林县人民用坚忍的意志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懈努力建设好新时代幸福家园。

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林州人民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20世纪60年代初,林县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在吃饭难、资金少、装备差、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面前,毅然决定修建红旗渠,长远破解当地吃水难、用水难的困局。他带领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浩大、令人震撼,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县党员干部敬业、为民、务实的精神令人折服。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身处逆境时保持定力,在风雨如晦时笃定前行,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应对挑战中提升本领。

要满怀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事业情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同修渠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个顺口溜是林县党员群众齐心筑梦的最好诠释。开凿红旗渠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红旗渠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不怕牺牲、勇于战斗、冲锋在先,是战争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标准。红旗渠建设者们对这一标准做出了生动诠释,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标尺。新时期评价党员先进性,也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

要秉持注重实效、科学创新的务实态度。红旗渠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广为人知,其中的科学精神也应当被铭记。红旗渠主干渠70.6公里,虽然完全靠传统工具作业修建,但是从渠首到渠尾落差只有12米,形成1/8000的坡比。实现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靠的就是科学精神。就地取材、土法制作的水平仪、三角炮、拐弯炮、连环炮,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竖井作业”“隔三修四”,立足当下、兼顾长远的“一桥多用”“一渠十带”等爆破凿洞新技术,修支渠时采取的“长藤结瓜”修筑水库调节水量以丰补歉等新做法,将科学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坚持科学态度,只有尊重规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突破困境、走出困局。

红旗渠引来的是解困水,凝聚的是百姓心,展现的是攻坚克难的奋斗风采。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嘱托年轻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新征程上,面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使命任务该怎么做?答案就是摒弃骄娇二气,立足工作岗位,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小事做成精品,将本职工作作为事业追求,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