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智慧环保”指挥大厅内,中央电子屏上正滚动着全市179家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的实时情况,并呈现为一个个绿色的亮点。一旁的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便可查看企业产污治污设施工况、台账记录等详尽信息,对排污企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
“如果企业排放异常,绿色亮点会变成红色,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我们会立即发起监测或联动执法,工况异常情况也第一时间通知排污单位,便于及时做出回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张监控固定污染源的“天网”,就是桐乡市的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
2017年,桐乡市开始了排污许可改革,作为全国制革行业排污许可证实施的试点地区,率先核发出了全国首张制革行业国家排污许可证。对于排污单位来说,取得国家排污许可证只是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第一步,排污许可证拿证后的管理才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建档过程”,也是新时代环境管理的新课题。
对此,桐乡市率先在全省开展高效精准证后执法监管试点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了集排污许可证核发、证后管理、现场执法为一体的“互联网+环保监管”平台,形成了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全流程动态监管的证后监管“桐乡模式”。
证后管理,呼唤“互联网+”监管体系
今年,是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的攻坚年。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全面完成33个行业6.92万家排污单位清理整顿,实现33个行业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今年9月底,全省预计还将完成91个行业46万多家排污单位的发证登记工作。
“经过前期梳理,我市目前固定污染源清单企业总数共14083家,涉及行业纷繁复杂,中小企业居多,目前已完成发证8616家(包含登记备案),剩余应发证的正在抓紧核发中。”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表示,面对分局有限的监管力量,如何让这些企业自主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保证其按证排污、自证守法,成为摆在生态环境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8年7月,桐乡市成为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唯一试点县市,在“一证式”管理模式的证后监管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2019年6月,桐乡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桐乡市排污许可制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立足于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环境执法理念,详细规定了排污单位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责任,为公众参与排污许可监管提供了保障。
围绕《办法》,桐乡市又于2019年年底率先在全国推出排污单位事中事后报告制度、计分考核制度、排污许可专责人员考核制度等“三项制度”,构建“三三制”企业排污许可证后管理计分考核体系,以此打造“企业主体、政府监管、信用支撑”的环境管理体系。
据介绍,桐乡市“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了排污许可证核发平台、在线监测等平台,突出“七大功能”,即产排污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产排污工况智能诊断、超标排放预警、“一源一档”执行报告自动形成、数据共享联动、“一张图”智能监管,基本实现了对排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生命全周期智慧监管。
“自证守法”管理,让企业放心更便捷
根据排污许可证“重点”“简化”“登记”的分类管理要求,桐乡市以环境风险管控为导向,在强化职能部门监管的同时,为企业精细化、数字化的便捷环境管理提供了平台。
来到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高大烟囱、厂房巍巍壮观,脱硝、脱硫等环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转。“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正通过人工智能神经元技术,源源不断地采集企业DCS中控工况数据。公司总工程师刘炳俊打开平台Pems监控模块,向记者展示了各机组脱硫、脱硝、除尘处理过程工况。
“平台会自动对企业产排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关联模型,实现工况诊断、超标因子预警,还能一键生成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替代了原先费时费力的手工填写,可以说是真正为企业减负。”刘炳俊说。
针对不同监管类型的企业,桐乡市在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接入的“智能版”外,还开发了“高级版”和“基础版”,实现数据采集手段多样化。
在浙江丰林亚麻染整有限公司,记者遇到了正在污水调节池附近记录进水流量的公司环保科负责人魏哲超。与往常不同的是,他只要打开手机上的微信平台小程序,点击蓝牙连接,流量数据便通过仪表上方的白色小盒子——物联网采集器自动传输到平台上。
“对排污许可简化管理类企业,我们安装了电量、温度、流量等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产排污数据信息并同步上传至‘云平台’,并结合企业在线监控信息、自行监测信息建立‘云台账’,动态形成企业‘一企一档’。”桐乡分局水气管理科副科长黄小华介绍说,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数据积累,还能够建立一套模板,通过电流等各项参数准确计算出企业实时污染物排放量。
在车间定型生产设备和配套的废气除尘装置旁,记者见到了另外两个电流感应器。它们正采用云计算校核污染物排放量,实现低成本、精准监控VOCs排放。
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之一,这家公司废水处理设备安装电流监控装置后,实现了排口动态监控;厌氧塔流量计和温度计安装的远传设备升级成小型中控系统,实现温度、流量数据的远程收发。公司负责人连连感慨,再也不用担心获取数据难、数据质量不可靠等导致的环境台账缺失、执行报告填报不规范等难题了。
企业环保“健康码”,赋予环境执法新方式
数据“多跑腿”、执法“少跑路”,桐乡市“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可实现对所有持证单位监管和数据在线共享全覆盖,监管区域大、执法人员不足等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桐乡市屠甸镇是中国植绒纺织名镇,镇里的轻纺工业园区聚集了大量定型、植绒、烫金复合企业。近年来,由于异味投诉信访较多,成为监管平台最早运用于环境执法的区域之一。
日前,桐乡分局环保五所副所长程家迪来到这一区域某企业开展例行检查。通过扫描厂区门外墙上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他立即获取到了企业的排污许可发证信息,以及对应的污染物治理设施及工艺、污染物排放许可浓度、许可总量等内容和各项环境管理要求,甚至还有排污口和主要生产设备的VR场景。
“这样既方便了企业现场管理,又便于执法人员查询执法信息,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执法监管的效率。而且,信息的全公开使企业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也可以有效倒逼企业绿色生产。”程家迪说。
监管平台还能够对排污超标、生产工况与污染治理设施不匹配、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台账填报错误等异常情况实施“红绿灯”精准预警,自动推送至执法人员客户端,实现“撒网式执法”向“目标式执法”转变。
前几日,程家迪收到辖区内的桐乡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疑似发生排口超标预警短信,便立即赶赴现场。经排查发现,原来是除尘设备清灰暂时停用导致报警,企业已在第一时间恢复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并马上请来技术人员攻克了除尘设备停机清灰的技术难题。
桐乡“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系统自启用以来,已发送有效预警信息1036条,采集全市179家已发证企业各类工况数据1375万多条,发现并处置环境问题4126个。今年一季度,桐乡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同比上升6.9%;PM2.5平均浓度为32μg/m3,同比下降27.3%;各类环境信访数量同比下降37.2%。同时,屠甸镇轻纺工业园区今年未接到一起投诉。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完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证后执法监管试点成果,打造‘一图一码一指数’污染源监管模式,铁腕保障绿水青山。”姚伟平介绍说。
据悉,这一模式将形成统一的点源动态在线监管平台,生成环境污染源“预警地图”,并依托排污单位现有的排污许可证信息公开码,建立企业环保红黄绿“健康码”,并将行业环保关键绩效指标纳入企业信息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