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通过优化材料使用、延长建筑寿命、推进循环设计等路径,破解建材高碳排放难题,为建筑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技术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江讲席教授刘刚在“‘以绿筑新 共赴未来’绿色成本核算助力绿色建筑产业升级转型”主题论坛活动上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如何为建筑废弃物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分享。

上述主题论坛活动是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成果发布系列活动之一,汇聚了政、产、研、金,多方共同探索绿色成本核算创新路径,加速集聚“绿色要素”、培育“绿色金融”,以金融赋能与政策协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提质增效。
与会专家们表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需强化技术创新、标准统一与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力,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成本核算与信息披露机制,优化金融产品设计,打通产融对接“最后一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董事长马伊硕以《从超低能耗走向碳中和》为主题进行分享。她表示,在建筑层面,应该建立超低能耗建筑认证、高品质建筑认证、建筑ESG认证等体系,通过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认证,确保实现节能降碳与健康宜居双赢目标。
近年来,通过健全政策制度,创新产品谱系,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列,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储国强作为金融领域代表,以《商业银行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相关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
“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将聚焦融资支持、碳金融合作、市场建设三大方向,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副中心绿色低碳转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储国强表示。
主题论坛活动上,北京ESG研究院发布了《绿色运营的价值实现:商业楼宇与公共建筑绿色溢价核算体系》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为破解建筑绿色运营价值“度量难”的问题,构建了商业楼宇与公共建筑绿色运营溢价核算体系
“这个体系立足经济、环境、社会三维价值,通过市场价值法等科学方法,将绿色运营隐性效益转化为显性货币价值,无缝对接现有数据系统,可赋能资产估值、绿色金融、政府监管与企业决策,将推动存量建筑改造与高效运营,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供重要支撑。”北京ESG研究院研究与成果转化部高级研究员刘娅茹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