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刷新底线”,透露了哪些信号?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22 12:34:21 浏览()次

近日,山东省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出来了,可以说“刷新底线”——风电入选均价0.319元/千瓦时,光伏中标价格仅为0.225元/千瓦时。光伏中标价较山东省煤电基准价为0.3949元/千瓦时低43%。

这是全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值得关注,有可能对后续其他省份的竞价产生一定影响。

地方探索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规定动作”。截至目前,新疆、上海、山东、河北、宁夏等9个省(区、直辖市)已明确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尤其是近两月,地方动作频频。

这些举措的源头是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明确提出,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要求各地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这成为今年新能源行业最具标志性的政策文件之一。

而山东在全国率先落地机制电价竞价引起业内强烈关注。这不仅是因为“靴子落了地”,还因为其倒逼市场尤其是投资者思考“往何处去”的问题,其折射的光伏行业发展面临的供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竞价:光伏企业走出“保护伞”,独自经风雨

8月8日,山东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发改价格〔2025〕578号)。竞价主体为2025年6月1日—12月31日投产(全容量并网)的风电、光伏项目,分风电、光伏两个项目组分别组织竞价、出清。机制电量总规模为94.67亿千瓦时(按全年计算),其中,风电为81.73亿千瓦时,光伏为12.94亿千瓦时。

光伏机制电量仅占总机制电量的13.67%。这种分配比例显示出明显的政策引导性,背后是山东省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今年4月,《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印发,明确“大力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合理有序”发展光伏,积极优化光伏、风电总装机比例。到今年底,全省光伏、风电总装机比例由目前的3.2:1优化到2.6:1,更好发挥风光互补特性,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出力“午间高峰、夜间低谷”问题。

“大力推进”和“合理有序”,用词上有明显差异。因此,想要投资山东光伏行业的投资者们务必要想清楚,脚步可以缓缓了。

这背后是近年来光伏行业发展的两个特点。一是供给端“大步快跑”。截至今年8月底,山东省风光新能源装机总量达1.19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80%,其中光伏装机9145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不仅山东省如此。全国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山东省想要调整能源结构的决心还反映了第二个特点,也是光伏发电的“痛点”问题,即发电量不稳定,与需求不完全匹配。度夏期间,山东电网光伏出力常态化突破5000万千瓦,而在晚间负荷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而风电可24小时发电,更能助力电网平衡。

因此,0.225元/千瓦时的光伏中标价里,藏着山东省的能源布局思路,即引导资本更多投向风电领域,推动能源结构向“风、光、储多元协同”优化。“价格”成了破解难题、引导趋势的重要工具。

消纳压力显现:“发得出”不够,还得“用得掉”

“规模领先”好听,但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往小了说,企业是务实的,发出来的电如果卖不出去,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不愿面对的。往大了说,只有在终端消纳了才意味着电量数据转化为真正的绿色低碳实践,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我国的清洁能源消纳现状距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认为,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将实现“70、80、90”目标,即预计到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7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超8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90%,清洁电力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

然而业内一位专家介绍,截至2024年,我国能源系统电气化率约为28%,能源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8.3%,能源中清洁能源占比为28.6%。

可见,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在解题过程中,解决高耗能行业的清洁能源替代问题成为破题关键。

国家层面已有动作。以两份重磅文件为例。

一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通知》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电解铝、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2025年要求绿电使用比例为25.2%—70%,数据中心则均为80%。

值得关注的是,电解铝企业成为2025年唯一强制考核对象。硬性“KPI”的设置显示了国家的决心。

电解铝行业就像工业领域里的“电老虎”,其电解工艺决定需要持续通入强大直流电,导致用电量大,电力成本占其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为降低用能成本,不少电解铝企业都拥有自备电厂,而这些电厂不少是生产煤电。

因此,如果高耗能企业的用能来自电网,则当地需要抓紧布局绿电消费;如果这些企业拥有火电自备电厂,要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形成绿色自备电厂。

二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为我国工商业绿色能源消费打开了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