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江苏视察或对江苏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江苏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大转化机制,打造出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及试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在前、作示范”,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含量”。
一是生态科技转化机制。科学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深加工,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电子元器件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溧阳市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引进多家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创新、人才引进,不断推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迈向千亿元级。围绕动力(储能)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大力布局,形成一条近千亿元级的产业链,集聚了国内知名动力(储能)电池全产业链项目6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出台《关于实施“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设立20亿元的“电动溧阳”专项基金,搭建“链通溧阳”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国家先导产业和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储能技术”高地。
盐城市亭湖区坚持科技与治理协同,创新滨海湿地入侵物种价值实现路径。江苏施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团队依托亭湖区互花米草科学治理基地,成功攻克互花米草高效分离提取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攻克、成果转化、综合利用难题,生产出互花米草矿物质饮料、米草轻风固体饮料、凌爽啤酒等产品投放市场,在治理互花米草的同时开发其中的绿色价值。
二是生态文化转化机制。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文化开发价值。
无锡市滨湖区持续推动太湖郊野公园、太湖植物园、雪浪山生态景观园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统筹落实长广溪流域森林、河流、湿地等生态要素的保护利用,促进产学研旅成果转换,打造集科普教育、深度体验、观赏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一体、充分彰显滨湖本地特色的综合性文旅基地。
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打造中药材主题文化街区,所在的“县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馆定期开展中医问诊、中医大讲堂、养生药膳等特色服务,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以中医药文化馆为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运用科学创新的手段增产增收。
三是生态旅游转化机制。引领自然生态旅游新风尚。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苏州市相城区着力打造大闸蟹文旅新业态。2019年开始,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以大闸蟹产业和艺术交流为主题,深入挖掘阳澄湖大闸蟹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水乡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围绕阳澄湖核心片区,打造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样板,带动产业振兴,探索开展文旅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喜溪民宿以及阳澄渔谷湿地公园,全国100多所艺术类院校实习实践基地在此落地。
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挖掘菊花文化内涵,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新业态,建成千亩花田景观、全国最大的室内精品菊花文化展馆、十里菊香旅游环线。
四是生态补偿转化机制。2022年,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与邗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北湖湿地公园揭牌成立全市首个湿地保护实践基地“检源守护林”,打造集生态司法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理念传播、文明推广等于一体的多元开放修复基地。针对涉林地、湿地公益诉讼等案件,责令负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行为人从事修复劳动,或在无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时,由其缴纳生态修复金,聘请专业机构代为“补植复绿”,从而达到“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修复效果。
五是生态产业转化机制。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通过深化生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常州市金坛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使资源禀赋转化成“聚宝盆”。首创尾水净化循环养殖技术的数字化渔场建成投运,2022年授权30余家企业商标使用,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400余万元。启动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应用点达316家,县域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占比达42.5%。优质生态供给激发乡村旅游活力,茅山地区仙姑村、金牛村、上阮村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均超3万元,全村收入年增长超过10%。生态修复裂变绿色产业,成就强村富民,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盐城市亭湖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通过龙头带动、集群布局、链式发展,推动环保科技城“二次创业”,实施环保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环保服务业、“双碳”产业双轮驱动,积极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开发循环再生产业,打通节能、减排、可持续的绿色产业链条,打造近零碳示范园区。
六是绿色金融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水权和林权等使用权抵押、产品订单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支持区域内生态环境提升及绿色产业发展。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和模式。
溧阳市以天目湖“特定地域单元水生态产品”为重点,探索开展市场化交易。通过健全流域监测体系,整合天目湖流域上下游国控断面水环境监测以及气象水文等环境资源监测系统,建成天目湖流域水生态大数据平台。完善生态容量评价体系,创建天目湖流域生态容量精准测算体系,将水生态容量转化为可交易的水生态产品。经测算,目前天目湖流域已用容量当量5.13吨,剩余容量当量2.09吨。创新生态产品交易通道,建设溧阳市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总量控制、分域设限多元供给、占用付费、平台交易”为基本框架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将“水生态产品”作为约束性供给指标,引导生态产品交易实践。目前,溧阳市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已实现交易额5000余万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