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率先启动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覆盖八大方面领域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5-10 12:39:51 浏览()次

“更好地调动省内外生态环境科技资源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充分发挥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近日,浙江省出台《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工作,启动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在行动启动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介绍了《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

《实施方案》将重点向3个以上设区市派驻专家团队开展跟踪研究;深入全省30个以上县(市、区),为基层和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服务;调动全省300名以上专家参与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举办10场以上技术培训与成果推介活动,推广50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启动一批科研项目,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力争到2025年,建立生态环境科技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全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基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办公室主任胡正峰说。

深入了解需求制定帮扶任务

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要帮扶什么?怎么帮扶?谋划之处,为摸清基层政府和企业的需求,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座谈、函询、问卷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发展诉求、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和企业,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过程中遇到不少难点、痛点问题,更力证了开展科技帮扶的必要性。”胡正峰举例,杭州市富阳区永昌镇、新登镇胶鞋行业按照整改要求,于2020年配套了水喷淋+活性炭吸附脱附工艺,虽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和处理,但2021年5月相关部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行业非甲烷总烃仍无法达到要求,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要求限期整改,但是受困于技术等因素,整改推进存在困难,当地迫切希望得到相关专家地指导。

类似的需求不只在富阳。根据前期调研“把脉问诊”梳理出的问题,浙江成立省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协调小组,着手制定帮扶行动计划,谋划帮扶任务。

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谋定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与修复、支撑碳达峰与碳中和、陆海统筹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危险废物风险精准管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等八项帮扶任务,覆盖生态环保领域的方方面面。

“任务不仅全面,而且细致。”胡正峰介绍说,“就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来说,我们会结合基层产业特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治理能力建设进度,助力基层设定积极的政策目标,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针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帮扶行动还会为基层生态示范创建、区域环境托管、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等提供规划、模式、项目和技术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基层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采取五种模式形成帮扶体系

明确了帮扶任务,还要有科学的推进举措和策略,才能让各项任务更有力有效。为此,浙江省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协调小组在全面掌握各地主要问题与需求的情况下,决定打造高校科研单位和市场化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包容开放、择优选用的科技帮扶体系。

这样的科技帮扶体系如何打造?“帮扶行动设计了5种模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区域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需要,帮扶行动将采取“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模式,制定具体的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方案,按照“统筹资源、自愿合作、合理组建、注重实效、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分批进驻典型城市实施研究和技术帮扶,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一市(县、区)一策”“一河(湖、库)一策”“一园(行、企)一策”“一湾一策”整体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嘉兴市海宁市“碧水绕城”示范基地的鹃湖片区,帮扶行动就计划采取基于自然的水生态优化调控与水质改善的工程措施,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打造“人湖”和谐的美丽河湖海宁典范。

此外,针对基层政府在日常环境监管与治理、企业在达标排放和技术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的、单一目标的技术需求,将采取“一事一议”科技咨询服务,通过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和牵头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基层和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遇到的复杂难题和重大需求,将采取“一难一攻”科技集中攻关,通过组织优势团队和科学家开展集中攻关,突破瓶颈,提升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供给能力。

针对基层和企业生态环保队伍严重不足、治理能力偏弱的现状,将采取“一镇一员”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派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博士等生态环境科技人员,深入市县、乡镇、村庄和企业一线开展科技帮扶。

针对基层和企业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共性与焦点问题,将采取“一题一训”科技培训与成果推介模式,通过举办专题科技培训和科技成果推介,组织向地方和企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建立四套机制精准牵线搭桥

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如何为基层政府及企业帮扶需求牵线搭桥,就成了头等大事。

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单锦炎道出了秘诀,“我们将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建立了需求管理、供需对接、动态更新、成果考核等机制。”他解释说,结合有关科研单位的工作基础和擅长领域,合理整合科技资源,按照一家科研单位牵头包干一个地区开展帮扶工作。

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的温州龙港市,顺利牵手浙江环科院,就是生动力证。“龙港生态环境科技力量一直较为薄弱,面临治理主体较为单一、监管能力较为薄弱等困境,浙江环科院恰好拥有专业力量和丰富经验。”在温州市龙港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环科院举行的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心情非常很激动,“龙港与浙江省环科院在人才支持、政策研究、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将有力助推龙港生态环保事业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域精美城市、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市注入强劲动力。”

除龙港外,顺利找到科技助力的还有湖州、嘉兴、台州3个设区市和丽水缙云、绍兴柯桥等10个县(市、区),此13地将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开展帮扶合作。

下一步,浙江将动态更新生态环境科技需求信息库,组织专家全过程开展跟踪督导,并及时梳理工作成效和亮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帮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