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中彰显地矿价值——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转型发展纪实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5-09 18:19:37 浏览()次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下简称监测院)以“问题导向+系统研究+理论创新+应用示范”为指导方针,以打造“事业型、科技型、智囊型”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宗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数据优势,主动对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积极主动实施了一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和修复、重点区域污染防控等项目,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助力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河北省是我国钢铁、焦化、化工和石化工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的隐患突出、成因复杂,地下水污染的识别、监控和预警防控压力巨大。但河北省地下水污染调查存在手段单一、指标有限、信息割裂等方法学问题,难以实现高效溯源和精准识别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控存在迁移、衰减机理不明,专业技术装备匮乏,修复管控工程效果难以保证等不足,难以有效管控和防控地下水污染。自上世纪80 年代起,监测院专注于地下水环境调查、修复、污染应急处置、区域防控等,在地下水环境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支主力军。

调查监测,摸清现状

针对地下水污染底数不清和调查技术难度大,构建了河北省滨海地区、京雄核心区周边、燕山—太行山沿线冲积台阶等地区适用的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智能感知—仿真模拟一体化的调查技术方法和信息系统。2012年起,监测院协助河北省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试点工作,相继完成饮用水水源地及补给区、矿山开采区、重点工业企业、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等多个“双源”典型场地的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为国家“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提供重要案例资料。

唐山市钢铁焦化行业众多,企业规模、生产工艺、污染防治措施等参差不齐,地下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存在严重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和问题。监测院主动担负重任,于2014年完成唐山市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网建设,基本查清焦化企业主要污染源附近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全市25家焦化企业地下水三年连续监测,和7家典型钢铁焦化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及时掌握各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现状,以及各焦化企业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焦化企业的地下水环境监管的能力,为保护区域地下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地下水监测现场。陈业男摄

地下水修复,保障饮水安全

为改善地下水环境状况,监测院相继开展一些开创性、先行性的区域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与探索工作。

自1989年相继开展自行车零件厂、化工厂等地块重金属及有机污染调查、综合治理等工作,消除水源地周边的地下水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2001年开展某热电厂储灰场冲灰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调查工作,确保当地县级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009年开始,针对河北省典型水文地质条件的Cr6+、苯系物、氯代烃和石油类等重金属、LNAPL和DNAPL等地下水重点污染物传统工程化清除措施难以奏效,先后开展水源地四氯化碳污染修复、地下水六价铬污染修复、某加油站地下水污染修复、某电镀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油田石油烃污染调查修复等项目。

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工作,研发了一套集成多相抽提—抽出处理—生物降解等核心技术装备组合应用的地下水污染高效低碳修复技术体系。

科技创新,深挖机理

精湛的专业技术是提高优质服务的基础,监测院把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服务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重要抓手,取得显著成效。

监测院顺利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科研团队”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2018年起,陆续开展焦化行业场地水土污染防控对策研究、高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化学—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实验研究、六价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设备研究等工作。同时针对地下水污染迁移机理不清和修复效果差,研发了河北省山前冲积—华北平原—海陆交互等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动态监控全过程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核心技术,并进一步优化更新了地下水污染特征指标的检测方法。

在不断的探索中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形成《焦化行业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规律及机理》、《河北省焦化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研究》等研究报告。发表多篇关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修复等方向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河北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手段与实践》等。发布标准《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 第85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等。获得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模拟固相抽提试验装置及方法》、《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处理方法》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若干。

图为自主研发的新型水泵现场实验。陈业男摄

分类、分级、分重点防控

围绕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重点问题和污染防控体系不清等问题,首次构建了河北省地下水污染三重(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双源(水源和污染源)概念模型,研发了基于GIS数据库的地下水分区划分技术,提出了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分重点防控体系。开展了《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脆弱性评估系统》、《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污染源荷载评估系统》等成果。

此外,监测院针对地下水污染迁移机理不清和修复效果差,研发了河北省山前冲积—华北平原—海陆交互等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动态监控全过程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核心技术。2020年起,监测院顺利实施中央专项资金省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某县级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与监测自然衰减项目,针对重点关注的区域开展了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污染现状详查等工作,查清该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现状,并对现有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环境风险给予定量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地下水监测计划,保障了城镇居民饮水安全。

技术支撑,严把质量关

2019年起,国家推进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工作,分别开展了农用地土壤状况调查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监测院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严把质量关,针对河北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开展现场检查质控控制。

在工作开展之初,监测院结合全国统一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技术标准,全面培训人员、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强有力的现场质量工作机制,培训参与人员高度的责任感,按照“严格时限要求进度,高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出色完成质控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新阶段,监测院凭借扎实的技术力量、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功协助唐山市政府申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在系统总结唐山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唐山市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工作和先进经验。从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推进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饮用水源补给区划分和保护、探索创新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推动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增彩添色,也为监测院向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型事业属性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为尽快消除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保障地下水环境健康和人民饮水安全,监测院所有员工一直奋斗在路上。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