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的公信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阳光执法,赢得执法对象和社会的认可,欢迎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如执法人员未按要求进行现场执法,可通过12369热线、生态环境部门官方网站、来信来访等方式进行举报……”
在江苏省第三届“金环”对话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宣读了一封公开信,并对金融机构规避环保风险进行了提示。
近年来,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既依法依规做好监管,又积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行移动执法系统,规范环境执法行为
“你们是哪里的执法人员?”
“我们是镇江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
“你们在哪里执法?”
“在丹徒区的一家企业。”
随着大屏上企业名称的一个特写,移动执法系统在会议现场的连线结束。
2019年,江苏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推行移动执法系统,在加强执法监督的同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通过一套上下贯通的制度打牢规范化执法基础,一套标准执法的流程实现执法过程闭环,一条刚性的铁规确保移动执法全使用。
“省生态环境部门统一部署使用了移动执法平台,为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平板、便携式打印机等移动执法装备,并制定了移动执法系统的使用规范,明确要求在开展双随机、专项行动、专案行动、执行监督等可能涉及行政处罚的执法活动时,执法人员必须亮明执法证件,打开执法记录仪,并使用移动执法装备现场定位、拍摄取证和制作执法笔录。”潘良宝说。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借力科技手段,推动用电工况仪、用水流量计的安装及联网,建设包含4331个点位的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广泛应用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测等现代化监测手段。
为改革创新评价办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借鉴交通违章12分管理制度设计,采取动态滚动记分模式,实现环保信用评价公正依法、平行管理、系统自评、实时更新,目前正在将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纳入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并出台相应的评价办法。
“环保贷”支持企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在严监管的同时,江苏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
针对生态环保项目贷款难、贷款贵的现象,2018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业务,设立4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省内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产业发展等项目进行贷款增信和风险补偿。目前,三家金融机构已累计投放贷款总额77亿元,共支持污染防治、环保产业、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155个,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6545万元。
在2019年的“金环”对话会上,随着“环保贷”业务的签约,又增加了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等4家合作银行。
2019年出台的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环责险保费补贴、绿色担保奖励等奖补政策也落到了实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志鹏介绍说,奖补申请期为2018年四季度,经企业申请,省有关部门联合审核、公示,确定支持企业1160家,拟补助资金1818万元,近期资金已拨付到位。
为树立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江苏将环保治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豁免名单,在执行秋冬季错峰生产或重污染天气应急时,免予执行停产、限产等管控措施。省生态环境厅两次组织各地更新和增补豁免名单,全省豁免企业数量从2018年底的200家增加至目前的1278家。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金环”对话机制的搭建,江苏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数据实实在在。截至2019年12月24日,江苏全省PM2.5日平均浓度为4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优良天数比率71.5%,暂达到国家考核要求。104个断面优于地表水Ⅲ类比例77.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是2014年“水十条”实施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国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消除了劣Ⅴ类。主要入海河流优于地表水Ⅲ类比例上升了23.1个百分点。
企业健康成长的数据也有目共睹。2019年1-11月,江苏全省建材、冶金、医药等行业持续产销两旺,钢铁行业营收增长11.8%,水泥及相关制品行业营收增长21.4%、利润增长27.3%。
以昆山市为例,2016年以来,昆山累计投入321亿元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519项,通过淘汰“三高一低”、整治“散乱污”、劝退落后项目,腾出发展空间2.2万亩。严格的环境整治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扩充了环境容量,进一步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目前,昆山8个国考断面全部符合Ⅲ类水标准,PM2.5浓度为33.1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34.8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标;同时,2019年预计GDP达到4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