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五一”连休9天,春假将催生研学热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17 08:30:06 浏览()次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时候,孩童们散学后放一只风筝,便能享受春日里的浪漫与诗意。而当下,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或研学旅游,则是现代中小学生度过春假的第一选择。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无疑为各地开展春假活动,刺激旅游消费注入了强劲活力。当镜头聚焦各地,记者发现,春假活动中既配套研学课程,又给足空间、时间,让家长们自行安排,催生“研学热”。此外,不仅是中小学,很多高校也纷纷加入春假阵营,呼吁大学生去赏花、去恋爱。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当春假与“五一”连休,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

拥抱山河湖海,解锁“社会大课堂”

春季,是最适合旅行的时间段之一。春假则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赏花踏青,感受春意渐浓、万物生长。

在湖北省利川市,今年的中小学春假与清明假期相加连休5天,春假期间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以契合学生实际并乐于参与为前提,安排学生以分散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学校也可统一开展集体活动。内容涵盖自然观察、红色教育等主题。这是利川市继2023年、2024年后第三次推行春假制度。

浙江省杭州市更是早在2004年就率先实行中小学春秋假。今年,杭州多区教育局发布的放假通知显示,4月28日至4月30日为中小学春假时间,随后衔接“五一”假期,算上周末,前后一共可休息9天。此外,通知还对春秋假如何具体实施提出了详细要求,比如,对于春秋假期间确实无法陪同孩子的部分家庭,各地要参照暑期托管具体要求和成熟做法,提供春秋假托管服务,学校组织开展春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随着气候的逐步升温,春假的热度也从中小学校延伸至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春假长达7天,春假里“停课不调课、不补课不赶DDL”,鼓励学生放下课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或解锁社会大课堂。

而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春假则以“去赏花、去恋爱”为主题,获得年轻学子们的广泛好评。同样宣布放春假的高校还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

不难看出,各地春假与清明或“五一”假期相衔接,时间上给出更多空间和选择。活动设计与安排也逐步精细化、科学化。

“一日研学”向“多日研学”迈进

除了跟随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多家长会选择在春假给孩子安排一次“游中有学”的研学之旅。报道显示,随着春假热度的到来,北京、西安等研学线路咨询量同比激增,叠加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不仅高铁抢票有压力,机票也水涨船高。

记者采访一位研学机构从业者了解到,目前研学市场确实进入旺季,但各中小学集体活动的研学安排还是以“一日研学”为主。另一位四川广元苍溪红军渡景区的红军渡研学中心工作人员周诗雨则表示,因所处基地属于红色文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红色文化研学并不太受研学行业的大环境所干扰和影响,相对而言较稳定且有增长趋势。抛开春假的影响,红色研学基地更多会受清明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节日的影响,从而带来业务量的增加。

热闹之下,国内知名研学专家、西安市教育学会青少年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韩新,则看到了春假秋假为改变“一日研学”现状,给“多日研学”带来更多的机遇。

“出于对安全的担忧,学校和家长对‘多日研学’的态度相对会更谨慎,此外‘多日研学’的费用也相应提高,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经济压力。”韩新说道:“但不管怎么说,春假秋假带来时间上的可能性。关键看各个学校怎样认真执行。”

在韩新看来,春假秋假更适合于劳动研学主题,与土地、自然、春播、秋收等结合得更紧密。“我小时候的农忙假,学校会组织拾麦穗,到果园摘果子,通过劳动教育身体力行、增强认知、锻炼综合能力。”

除了劳动教育,越来越多的“移动课堂”新模式,也在春假的加持下被催生出来:浙江大学附中组织学生赴良渚遗址开展考古实践,杭州学军中学开发“运河文化数字研学”项目,杭州临平星桥中学主打宋韵文化主题,通过宋代服饰制作、宋茶技艺研习、宋词吟咏等活动,结合文博场馆的探访,让学生深度感受杭城的宋韵文脉和本土特色。

助推春假落地,带来更多可能

不少专家更看好春假为推动经济所带来的连锁效应。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部主任杨劲松在采访中指出,“春秋假可以有效拓展旅游场景,让亲子研学、自然教育等热门主题产品获得更长的消费时间‘窗口’,还能提升周边游、短途游和本地消费热度。”

如何让春假更好落地,带来更多可能?

除了教育理念的先行探索,也离不开政策落地的渐进路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这一章节,除了鼓励探索设置春秋假外,也提出“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等,通过保障人们的休假权益,激发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采访中表示:“可以考虑和期待适当增加和延长公共假期,让家长可以跟进学生的春秋假,通过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层面加强保障支持,倒逼用人单位落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

进一步促进假日旅游消费,因地制宜、错峰休假,缓解统一假期出游集中带来的资源供需紧张问题,也将是助推春假落地需要解决的难题。

比如,景区要做好管理和服务接待工作,各地要出台配套措施保障好春秋假期间的出行安全、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交通、文旅、教育等部门建立“假日联席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与应急联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