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样守护 “海上大熊猫”的宜居家园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1-17 22:33:02 浏览()次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火热举办,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灵动造型圈粉无数,被网友亲切唤作“活力大湾鸡”。这对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萌物,不仅传递着对大湾区喜气洋洋、其乐融融的美好祝愿,更让这种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珍稀物种,成为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鲜活代言。

图为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喜洋洋和乐融融

(图片来源:公众号广东生态环境)

作为全国生态资源重点区域,广东展现出丰富且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全省孕育着8186种高等植物、1052种陆生脊椎动物、12000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3000种水生生物以及7165种微生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497种,广东省特有物种更是多达458种。从森林到湿地,从陆地到海洋,广东构建起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1361个自然保护地,加上35个迁地保护机构的协同守护,让中华穿山甲等濒危物种种群实现历史性恢复。2022年以来,广东更是平均每三天就发现一个新物种。就在全运会期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和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首个以“佛山”命名的两栖新物种“佛山掌突蟾”,成为大湾区生态活力的新见证。

图为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类型现状图

(图片来源:《广东省生物多样性(2025)》)

而全运吉祥物的原型中华白海豚,正是广东海洋生境的 “明星物种”。珠江口咸淡水交汇的独特环境,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鱼类资源,加上适宜的水温和盐度,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栖息着超过2000只中华白海豚。这种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皮肤会随年龄变化——幼年深灰带白斑、成年渐白、老年呈乳白色甚至粉红色,那抹动人的粉色实则是皮下血管充血调节体温的自然奇观。同样在广东,湛江雷州湾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仅2024年以来就记录到超过10头新生幼豚,种群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广东持续优化的海洋生态环境。

图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

(图片来源:《广东省生物多样性(2025》)

为守护这群“海上精灵”,广东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全国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并在2003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在保护区内布置了10个自动光学监测站和15个声学—环境一体化监测点,在广电云平台上部署1个声学—环境耦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在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布设1个声学—环境耦合大数据展示预警平台。基于平台的长期、全天候运行的监测数据,能够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利用规律开展研究,掌握不同季节、年度中华白海豚随典型海洋动力过程的时空分布规律,评价人类活动或环境变化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促进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长期保护。

当“喜洋洋”“乐融融”在全运会赛场传递活力与欢乐,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正逐浪嬉戏。广东用扎实的行动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行,才能让“活力湾区”不仅有赛事的激情,更有万物共生的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