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定西核心任务,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着力构建“损害赔偿—系统修复—法治护航”的全链条闭环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治理困局,为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出一条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健全制度体系,夯实改革根基。定西市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作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纳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与年度考核体系。制定印发《定西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定西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制度框架。同时,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定西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赔偿资金管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创新实践路径,实现损害赔偿“应赔尽赔”。定西市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履行的多元化模式,针对不同案件特点,采取分类处置策略:对事实清楚、数额较小、义务人明确的案件,适用简易评估认定程序并实行货币赔偿,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案情复杂的案件,则大胆推动惩罚性赔偿实践,强化法律威慑力。尤其是面对赔偿能力不足的小微企业或个人,创新引入“劳务代偿”等柔性机制,允许通过特定公益行动抵扣赔偿,实现生态修复与教育实践的双赢。
强化协同联动,提升系统治理效能。定西市创新建立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组织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案件线索筛查核查,深挖线索,及时立案索赔,督促履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共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5件,已办结24件。同时,强化“司法+行政”双擎驱动,全面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深度耦合机制。通过探索检察机关全程列席磋商、同步介入调查、协同跟踪修复,实现线索移送、证据共享、诉讼衔接、执行监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以刚性司法赋能索赔工作,以协同治理提升修复效能,显著增强追偿穿透力、法治威慑力和制度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