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论坛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成果,并对城市副中心“十五五”绿色发展进行了展望。
今年是城市副中心启动规划建设的第10年。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2024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取得了哪些成果,“十五五”又哪些绿色发展新前景,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兼),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在论坛上作了详细介绍。
郑皓指出,近年来,城市副中心聚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不断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聚焦“城建绿”,绿色建筑走在前列,筑牢低碳城市基底。城市副中心将建筑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实现“两个百分百”,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绿建三星标准、新建居住建筑100%执行绿建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绿建执行标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超低能耗建筑累计实施超54万平方米。高星级绿建集中连片发展,行政办公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应用,三大文化设施采用多维度节能降碳设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万吨。运河商务区成功获得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以绿色低碳方式推进城市更新,怡禾生物项目成为全国首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集成试点,通过BIM+智能建造技术缩短工期3个月。
二是紧扣“出行绿”,绿色交通加快发展,畅通城市低碳动脉。城市副中心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积极建设高效绿色、生态友好的交通网络。目前,城市副中心集中建设区路网密度增长22%,轨道交通线网日趋完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建成全国首个绿色三星站城一体化枢纽。首末站均在副中心的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实现百分百。车路云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高级别自动驾驶4.0扩区建设加速推进。600公里绿道串联大运河、城市绿心等生态节点,“骑行+步行”的慢行方式成为通勤新时尚。
三是锚定“产业绿”,绿色产业特色彰显,增强低碳发展动能。城市副中心将产业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型,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0%左右、成为城市副中心主导产业,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健康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打造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成立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发展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城市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绿色价格认证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地发展,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以绿生金”的动能更加强劲。
四是围绕“能源绿”,加速推进节能降碳,能源转型坚定有力。城市副中心将能源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加速推进能源绿色转型。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环球度假区成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的超大型主题公园。城市副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6.4%,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居全市前列,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国际国内双认证的“全域零碳公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未来建筑科创中心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展示了创新推动能源转型的副中心经验。
五是突出“生态绿”,绿色空间扩容提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副中心将生态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本底支撑,持续深化减污降碳,城市副中心PM2.5年均浓度历史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蓝天碧水成为市民共享的幸福常态。生态宜居空间扩容提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34.6%,绿化覆盖率达49%,成为北京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在副中心栖息的野生鸟类超370种,市民群众“抬眼见绿荫、侧耳闻鸟鸣”,绿色生态福祉触手可及。同时,入选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30个公园项目活化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推进。
六是深化“生活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低碳发展共建共享。城市副中心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各领域全过程,树立“绿色北京看副中心”的风向标。全面推行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等创建。通州区82家党政单位全部建成节约型机关,中小学绿色学校创建达标率达90%。“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绿色文化国际交流活动,节能宣传周、生态文明月等系列活动不断凝聚社会各方绿色发展共识。大运河龙舟赛、大运河绿道骑游周、城市副中心“双马”等文体赛事活动,推动绿色文化活力加速释放。
郑皓表示,“十五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深入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碳,实施产业园区、工业厂房、低效楼宇绿色化改造,探索绿色建筑规模发展的市场化路径,打造建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加快M101线一期、地铁平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共充电设施布局,织密景观优美、便捷连贯的绿道网络,打造更加便捷畅达的绿色出行环境。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培育引进绿色技术创新领军企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将副中心打造为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扩大绿电消纳规模、逐步实现市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绿色电力全覆盖,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实现能源绿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与北三县共同建好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高标准建设六环高线公园,打造世界级公共活力空间;推动大运河水岸绿融合,建设国际化魅力水岸,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继续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参与碳减排行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共识、绿色低碳生活成为风尚。
编辑: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