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一本 生态账本 算出594亿绿色财富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12:57:54 浏览()次

暑气渐退,在江西省赣南小城上犹县,笔架山云雾缭绕,万亩茶园绿意似绸。缕缕微风自葱郁峡谷间拂来,溪水潺潺,造型各异的木屋点缀其中,吸引八方游客体验这“山清水凉”的宜人景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如何将零散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聚合的经济优势,让优质生态产品实现增值溢价,成为多地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日,以“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南南国际学术会议在赣州市上犹县举办。会议间隙,本报记者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同探寻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上犹路径”。

好山好水有好“价”
 

生态是上犹最宝贵的财富,这处隐藏于赣南的“山水画廊”,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在全省前列、全市第一,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6万多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8%。

“都说绿水青山好,可它值多少钱?能当饭吃还是能换钱花?”上犹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刘发彬记得,几年前群众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破解“生态无价”的困局,成了“两山”转化的第一道关卡。

2d3fd855908debcbcfc2539683a0c542.jpg

坐落于80亩葱郁峡谷之中的九曲·龙溪谷民宿。

 

作为江西省首批GEP核算省级试点县,上犹开始探索“绿水青山”可量化改革。在油石乡笔架山“两山”实践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记者看到,电子屏上正实时显示着生态产品总值(GEP)。

“我们共构建三大类17小项49个指标的核算体系,开发数字化平台实现一键核算生态家底。”刘发彬介绍,2024年上犹县GEP价值总量为594.78亿元,为生态产品入市开了“身份证明”。

好山好水有好“价”,守护青山也有了市场尺度。聚焦笔架山,上犹县创新建立VEP核算、抵押、交易、变现全过程制度体系。通过搭建GEP数字化管理平台,核算出笔架山特定单元区域生态产品总价值为71.22亿元,其中可变现核算值为18.77亿元,发出全省首本《VEP生态资产权益证》。赣州银行采用VEP质押贷款对笔架山项目合理授信,笔架山项目以未来收益作为贷款依据,获得全省首单两亿元额度最大VEP绿色贷,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守着“金山”不再过“穷日子”

上犹县竹林资源丰富,拥有毛竹林24万余亩,竹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这里,一根根不起眼的竹子,卖遍了全球。

在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泰竹木)产品陈列大厅,从家居、装饰用品、乐器甚至到建筑材料都是用竹材制作而成。

“我们的产品90%用于出口。从上海图书馆、香港城市博物馆、日本大阪世博会场馆、韩国三星办公楼等,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我们公司的竹结构产品。”企业负责人如数家珍地介绍。

11a4fd0e6c99dea2bccc08f7d6ebea8c.jpg

在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大厅,从家居、装饰用品、乐器甚至到建筑材料都是用竹材制作而成。

 

如今,以森泰竹木为龙头,上犹县已构建起完整的竹产业全链条:上游竹拉丝,中游竹炭、竹筷等产品加工,下游竹结构、竹装饰及竹家居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据统计,竹产业已为当地累计带动6500多人就业,1/3的村、1.2万户、4万多人增收创收,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毛竹林年均可固碳8.2万吨,通过“以竹代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0万吨,带来可观的“两山”转换成效。

不仅是竹产业,上犹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孕育了绿茶、大米、脐橙等众多优质农特产品。在笔架山“两山”实践生态产业园“上猷臻品”展示厅,陈列着“上犹大米”“上犹高山茶”“上犹上寨脐橙”“上犹醴泉”等琳琅满目的农产品。

0659076ea12577b8dc374a8c983ab49d.jpg

笔架山“两山”实践生态产业园“上猷臻品”展示厅。

 

“曾经的上犹是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全县7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小作坊,像散落的珍珠各自发光。家庭式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农产品生产标准不一、包装简陋、销售渠道狭窄,即便‘上犹绿茶’品牌估值高达9.66亿元,诸多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却始终难以形成合力,优质产品难以卖出优价。”中国社会科学院挂职干部、上犹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秦少华坦言。

202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点帮扶支持下,上犹县以组建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山公司)、打造“上猷臻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突破口,开启了一场 “集‘散’为‘整’、以‘整’哺‘散’”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

“这不仅是一个商标,更是将散落的资源串成项链的红线。在全县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从全县八大类、66个细项的农特产品中,精心挑选30余家企业的产品纳入品牌体系,统一生产标准、包装设计、商标标注,构建起母子品牌矩阵,将分散的企业、农户与资源纳入统一体系,破解‘小散弱’困局,形成‘拳头效应’。”秦少华向记者介绍。
 

市场运作的创新,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两山公司与企业、农户携手,探索“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开展品牌联名、参与展销活动等,让生态产品对接广阔市场,实现价值变现。茶农老陈的合作社加入“上猷臻品”后,不仅茶叶有了统一的包装和标准,销售渠道也一下子拓宽了。“以前只能等收购商上门,现在茶叶卖到了全国各地,一年增收8000多元。”他说。

“我们在线下打造‘上猷臻品’馆和企业旗舰店,线上依托盒马鲜生、京东等平台拓展销路,让上犹优品走向全国,并在绿博会及多场顶级智库会议上集中亮相。”上犹县县委书记刘洪梅介绍,今年末,两山公司营收有望突破3000万元,带动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87%。她感慨道,实践证明,“‘两山’理念是发展的核心,做优生态是根基,绿色发展是关键,最终落脚点是惠及民生。”
 

曾受松材线虫病影响的油石笔架山,如今正迎来蝶变。规划面积1.5万亩的笔架山“两山”实践生态产业园,正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理念,加快布局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茶旅康养、产村融合等功能区,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
 

目前,7000亩数字茶园及制茶车间、生态文明会客厅、茶旅民宿、生态研学基地已投用;绿港集团设施农业、轻云清酒气泡酒、赣茶集团茶饮品、种花少年玫瑰饮、生态产品体验商街等7个重点项目将于年底建成投产,拓展大健康产业新赛道。
 

预计到2026年年底,园区企业达到15家,吸纳产业工人超4000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