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技助力绿肥沤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16 13:41:35 浏览()次

笔者近日在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官沈村,看见一户人家在用传统方式沤制绿肥。苏北农村的沤制绿肥曾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做法是在农闲时,利用杂草、秸秆、豆叶、绿萍等绿色植物,混合人畜粪便、河泥或塘泥,堆放在挖好的土坑或水泥池中,分层压实后浇水密封,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整个过程要持续1个月—3个月,期间通过翻堆调节湿度和透气性,最终将腐烂的混合物转化为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

这种方式具有多种优势。一是原料丰富且成本低,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二是改良土壤,增加苏北地区常见黏性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三是减轻化肥依赖,符合生态农业理念。

不过,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沤制绿肥因耗时费力、肥效释放较慢,已逐渐被化肥替代,但在部分注重生态种植的区域仍有保留,成为乡村农耕文化的一种记忆符号。笔者建议,可借助现代科技推动沤制绿肥。比如,打破传统绿肥就地沤制、就地施用的空间局限,开发小微智能微型沤肥桶,农户只需投入厨余菜叶、杂草,即可一键启动腐熟程序,产出的绿肥可直接用于房前屋后的菜园区和盆栽。在规模化种植基地或农场,建设自动化沤肥生产线,通过流水线完成原料分拣、粉碎、发酵、包装等环节,实现绿肥的工业化量产,满足大面积农田的需求。

当古老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还实现了文化传承,让子孙后代得以触摸和感受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