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AI技术,教育更加精准高效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5-21 10:44:32 浏览()次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环境学科教育模式的冲击与改变,是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和机遇。”日前,在第十三届环境院所长会议一流环境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书明就人工智能(AI)如何推动环境学科教育和发展做出上述表示。

刘书明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超强的归纳总结和文献阅读能力”,这与环境学科教学中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有天然的契合点。他特别提到,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快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同时也要求师生提升对AI技术的正确理解与应用能力。

“AI技术应用于教育,不是让学生通过AI完成作业,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刘书明说,“目前国际一流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等,都已经制定了相关指南,推动AI技术与教学融合,提升师生对AI的正确应用能力。”

谈及我国环境学科教育的现实挑战,刘书明表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突出,学生被动学习现象明显,教育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明显不足。”他特别提到,今年明显感觉到环境领域的研究生招生遇冷,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反差。

为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启动了环境学科人工智能引擎的建设工作。据介绍,该引擎由应用层、引擎层、模型层三部分组成,涵盖环境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动态学习路径。学院将过去14年教师的全部讲义、教案、课程等电子化,形成一个强大的专属知识库,与全球环境领域的通用知识库实现联动和实时更新。

“我们开发了两种AI赋能教育的模式:一种是与当前教育体系完全吻合的1.0版本,帮助学生随时答疑解惑,辅助教师高效备课;另一种则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个性化2.0版本,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让教育更加精准和高效。”刘书明解释道。

目前,该人工智能引擎已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进行内部测试,覆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多个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刘书明认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赋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AI技术的深入应用,无疑会加速这一教育变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