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体育盛会,往往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参赛者和观众。然而,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挑战的同时,赛事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同时也是马拉松爱好者,笔者在参与赛事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垃圾污染问题。
塑料雨衣、纸杯、饮料瓶、降温海绵等一次性用品,在马拉松赛事中被广泛使用。一次性塑料雨衣是参赛者应对清晨低温和雨水的常用装备,但紧张的比赛开始后,大量的废弃雨衣就成了赛道上的 “五彩垃圾”。此外,为保障参赛者的水分补给、给参赛者降温,赛事沿途设置的补给站会提供水杯和吸水海绵,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饮料瓶、纸杯和海绵球被随意丢弃,不仅破坏了赛道环境,也给赛事工作人员带来了沉重的清理负担。
在倡导 “无废、绿色、低碳” 理念的今天,马拉松赛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若处理不当,无疑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赛事主办方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近期笔者参加的苏州环太湖马拉松和淮安西游园马拉松,便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尝试。
赛事组织方展现出了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较强的行动力。比赛结束后,短时间内赛事产生的各类垃圾便被集中收运至环卫综合体,进行科学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赛事主办方还鼓励参赛者自带水壶或水杯,减少对一次性补给用品的依赖。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参赛者和观众的生态环境教育。从赛事宣传手册到现场广播,从志愿者的引导到醒目的环保标语和提示牌,以及垃圾回收设施的布置,全方位、多层次地贯彻 “无废、绿色、低碳” 的理念,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让 “无废、绿色、低碳” 成为马拉松赛事的新标签,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升华。体育精神不仅仅是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还应包含对环境的尊重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作为参赛者,我们更应以身作则,积极践行环保理念,用实际行动为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马拉松赛事贡献力量。
当前,各地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参与人员规模越来越大,期待赛事主办方和社会各界能够携手共进,将 “无废、绿色、低碳” 的创新元素深度融入马拉松赛事的每一个环节。从赛事策划、组织到执行,从补给用品的选择到垃圾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环保理念。让马拉松赛事不仅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快乐的舞台,更成为推动“无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