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十年 执法人王威:执法 利剑 因何而锋利?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1-23 11:13:04 浏览()次

“史上最严”、长了“牙齿”,这些形容词汇表明了新环保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自2015年始,生态环境执法有了更为明确的依据和强有力的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过程中,部门联动、“两法”衔接更加紧密完善。作为生态环境执法铁军的一员,我始终战斗在一线,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新《环境保护法》给执法工作带来的重大变化。回首我的执法生涯,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一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2023年6月16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东湖明渠水体颜色异常,立刻联合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第一时间采取分段截流措施减少污染物下泄,防止污染扩散;在专家指导下,利用无人机对各截流区域进行氧化剂投放作业;对原堆放污染物的场地及周边管网完成隔离及破拆;对上游被污染河道进行清淤,并将破拆、清洗残留物、河道淤泥全部按危废进行了转运,彻底消除了污染源头。

同时,我们与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立即用无人机和无人船向上游溯源,锁定了某保洁公司停车场雨水井为污染源头,通过调阅停车场视频,确认有人在停车场倾倒不明液体,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董某某的车辆信息。公安部门利用天眼系统锁定车辆行驶轨迹,在公安部门对其留置调查的同时,环境执法人员通过分析车辆轨迹,锁定其上游某股份有限公司,并对其现场检查,固定了台账资料、转账记录、出厂视频资料等一系列违法证据后,迅速赶回派出所,配合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询问。在铁的证据面前,董某最终无从辩解、低头认罪,不法分子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相关犯罪嫌疑人受到刑事处罚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此案能够顺利告破,一是得益于智慧监管。天眼视频监控系统锁定涉事车辆车牌及行驶路线;无人机和无人船锁定污染源头;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精准分析,结合计算机、大数据模型进行评估,明确明渠河流断面污染浓度和面积,评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这些技术帮助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完成了“围”“拦”“截”等紧急措施,有效防止了污染扩散。科技手段的全方位运用,使完整证据链得以形成,犯罪危害后果有了定量分析,案件定性和量刑有了坚实可靠的依据,涉案人员可以被依法严惩、一网打尽。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得益于部门联动、“两法”衔接。新环保法出台前,办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时,一般是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先发现线索,单打独斗开展调查,如涉及严重犯罪行为,固定犯罪证据十分困难,难以对全犯罪链条实施打击。但在这起案件中,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重大案情会商协同作战机制,使得该案件事前盯防严密、事中响应快速、事后惩处严厉,令犯罪嫌疑人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

新环保法实施的这十年,是生态环境执法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十年,在科技赋能与“两法”衔接的双重助力下,生态环境执法“利剑”斩断了违法者妄图逃避惩处的侥幸心理,捍卫了我们的绿水青山。未来,这把“利剑”将更加锋利,继续在守护生态环境的战场上披荆斩棘,让生态环境违法无处遁形,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让“史上最严”环保法在持续的执法实践中不断彰显其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