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持续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8-31 00:23:21 浏览()次

如何让每一位公民都自觉成为生态环保的“绿色推手”?让群众“可感”“有感”,让环境教育“零距离”“更好看”,浙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线上线下齐发力,构建“云上游览、线下观摩”相结合的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体系,以广泛的社会参与不断画大生态环保“同心圆”,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生态文明教育入心入行

青砖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格建筑,大片大片的湿地公园内,白鹭翩然而过,引起一阵惊呼....日前,浙江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临平净水厂迎来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青少年们。大家在小桥亭阁、绿树碧波间信步徜徉,开启了一场别有趣味“水滴邂逅之旅”。

“大家知道污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污水又是怎么被处理的?”同学们参观了净水厂专题展厅,坐上游览车探秘地下污水处理厂,亲眼见证了污水变清水的“净化之旅”。“净水厂项目采用全地埋式方式,噪声、臭气等外部效应得到有效控制,地面部分建设‘水文化’湿地公园,厂区绿化率达80%以上,可以作为民众观光、休闲、运动场所。”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纷纷惊叹科技进步带来的神奇改变。同学们还戴上了VR 眼镜,在平行空间里游弋,沉浸式体验了水厂的结构和净化过程,有趣的科普知识种子植入大家的心里。

“光靠净水厂处理污水是远远不够的,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才更为重要,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滴水,从身边做起,一起来守护我们的家园。”来自上海新普陀小学赵文翕说。

如今在浙江,处处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大课堂。

早在2023年,浙江启动生态省建设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指出,要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大家都做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自2004年开始,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动环境教育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2011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升级为“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工作的相溶性,让生态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其中,有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园区、生态村为主的自然生态类教育基地,它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转化中获得丰硕成果,成为公众开展生态体验、接受生态教育、获得生态认知的极佳旅游地。

还有以科技教育、人文教育、环境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场馆、科研院所、学校等,它们在培养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形成融“科技、环保、人文”为一体的环境教育特色。

“围绕环保中心工作,我省不断提升环境教育基地内涵,并配套了相关政策制度和考评机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地本身特色,同时,坚持省、市、县(市、区)、乡镇、村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成果。”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278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已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约4万余次,成为浙江生态文明实践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数字化赋能“绿”游无忧

那么,对公众来说,浙江省内都有哪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基地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参观?

浙江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于2023年上线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应用场景——“浙里绿游”,让公众在“游山逛水”“赏心悦目”中畅游浙江绿水青山、畅享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通生态环境宣教的“最后一米”。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植物园”......手指点一点,自然人文风光“一触即达”,近日,杭州市民王先生就在“浙里绿游”中开启了一场生态版“citywalk”。“介绍图文并茂,非常翔实,还有360度全景展示,既可以了解生态环保知识,也可以知道美丽浙江的山水怎么去、玩什么,实在太方便了。”他感慨道。

据介绍,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浙里绿游”在杭州“绿优游”应用场景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实现了教育基地“轻松找、随手约、在线游”的“一掌通”服务模式。

不论是想去生态公园寻找动植物的足迹,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还是想去环境监测站体验监测大气,了解身边的生态环保工作,只要在“支付宝”或“浙里办”搜索“浙里绿游”,全省278家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资源与评价便一屏呈现,从基本情况到旅游资源,再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都一览无余。

进入应用场景后,看到感兴趣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只需点击“随手约”,教育基地信息、开放情况便能一目了然,方便合理安排参观路线和时间,实现教育基地的一键预约。如果中意的教育基地路程较远,还可以使用小程序里的“云游览”功能,“浙里绿游”通过整合VR、AR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体验游览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浙里绿游’不仅有我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站点的详细介绍,更为广大市民游客准备了精品旅游路线,把散落在我省的各个基地站点串点成面,推出‘半日游’‘一日游’等精品游览路线和特色主题活动路线,免去了做攻略时的纠结,跟着推荐路线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绿色之旅,既能享受到优良的旅游服务,又能经历非同一般的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下一步,浙江将在巩固完善现有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资源入驻的基础上,持续挖掘、收集各地生态文明宣教基地资源,深入数字化平台功能,通过整合、提炼,提升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广大群众生态体验提供便利。

“零距离”了解环保设施

为满足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浙江不断探索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机制,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门引导推动、设施开放单位配合、环保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格局,夯实新时代环境治理的基础。

餐厨垃圾最终被运到哪里去?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在处理餐厨垃圾时,如何确保不污染环境?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在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秀洲分公司开展。

参观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置车间,听取易腐垃圾处理工艺流程,亲身体验VR虚拟处置工厂......在这里,市民代表见证了餐厨垃圾经过统一收集、运输、处理等过程后,变废为宝。

“来之前以为这里会很臭,来之后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公众代表金秋峰发出感叹,“原来垃圾厂也可以这么干净,环境美丽得像个公园。”

环保设施公众开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治理、监督环境管理的平台。

“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环保设施单位的大门,亲身体验了解,回去在家人、朋友和邻里间讲述的所见所闻更接地气,更具有感染力。参观者成为我们的义务宣讲员,让这些环保设施不再成为冷冰冰的‘孤岛’。”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线下线上联动,浙江还不断扩大环保设施开放受众面。

疫情期间,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就通过搜狐直播平台,推出了“探寻医疗废物处置之路”——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直击现场直播活动,整场活动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连线”的方式,就当地医疗废物的来源、收集处置、处理能力等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展开互动,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云参观”,短短半小时,“围观”网友就接近18万人次,两位环保专家当了一回网红主播。

自2017年以来,浙江已有159家单位列入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第一、二、三、四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单,组织线下开放活动2万余次,线下参观累计51余万人次,开展线上活动参观/浏览累计518万人次。

在夯实四类设施开放工作的基础上,浙江省推动进一步探索新领域、新方向,培育新试点,截至2022年年底,新增12家新行业(领域)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

“们还将加强新领域设施常态化开放,动员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价值理念和生态文化传播,不断扩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全社会汇聚起全民参与环境治理、共建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