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3年年会“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助力全球南南合作”主题论坛举办,与会代表围绕绿色低碳合作与投融资机制创新等议题开展对话交流。
国合会委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副理事长、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表示,中国通过基础建设建设等方式帮助共建国家取得发展,让当地人民感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果。下一步,应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机制的范围和规模,让更多共建国家受益。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中巴双方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气候投融资、生态经济、基础建设等方面有很大合作潜力,这些合作对整个南美地区都有积极意义。”巴西环境与气候部气候秘书长安娜·托尼表示。
国合会委员、红杉气候基金会总裁吴思缇赞赏中国进一步加大与其他国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并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需要国合会、绿色联盟等平台与发展中国家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表示,绿色和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关键词,在开展“一带一路”项目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因素,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
国合会委员、能源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张红军建议,绿色联盟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创造南南合作成功商业模式,积极在海外开展政策对话等活动,讲好“小而美”绿色发展故事,分享中国经验。
会上,国合会委员、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黄海清分享了光大环境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地区落地固废、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以及绿色金融、标准和科技合作,丰富可再生能源合作形式。
此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分享了国合会绿色“一带一路”专题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表示,针对发展中国家绿色项目投融资方面的痛点、难点,要结合中国经验与优势,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国合会特邀顾问、中亚区域环境中心执行主任马克穆多夫表示,在“一带一路”支持下,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太阳能项目降低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中亚和南亚输电交易项目、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水电输送等案例的出现,不断给亚洲国家带来新的憧憬,如今中亚地区意愿参与类似项目的热情正在攀升。
会议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广泛实践,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深入人心,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正在得到落实,“一带一路”各领域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为助力全球南南合作,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邹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