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南峪村打造美丽乡村 以旅游助脱贫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7-18 21:11:51 浏览()次

  汽车拐过弯道行至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映入眼帘,满目皆是翠绿。脚下石板路干净光洁,三两村民在道路一侧闲话家常。这是现在的南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曾经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

  南峪村以前可不是这样美丽闲适。早些年,村里人为了生计大多外出打工,村子除了春节期间是热闹的,在平日里大都死气沉沉。

  全村4个自然庄共224户671人。2000年左右,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贫困户175户463人。2016年,这里依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03人,是典型的贫困村。

  那些年,赶羊上山,羊儿吃草,羊儿日复一日的啃食让山坡没有了绿色,土层裸露出来,格外刺眼。

  好好的青山被吃秃,村民心里是啥滋味?

  “那年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让养羊,思想工作难做啊。”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支书段春亭无奈地说,“村子多山多石,人均不足半亩地,种庄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家的人只能靠放羊维持生计。人要吃饭,羊要吃草,但管不住也得管。”

  在村党支部的有效管理下,严令禁止上山放羊逐渐被村民接受。几年之后,山上的绿色又回来了。

  虽然西部不远处就是野三坡景区,更与北京市房山十渡景区相邻,但南峪村仿佛被世界遗忘。“十里不同天”,拒马河西岸有一条通往野三坡景区的通村公路,每逢周末,村民就会看到许多自驾车、大巴车前往野三坡。河对岸热闹非凡,住宿、餐饮的生意红红火火。南峪村村民看在眼里,心中满是羡慕。“我们自己一年到头没啥收入,家里小孩读书,负担重啊。”村民李大婶感叹着说。

  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给村民谋生路,成了段春亭最大的心病。

  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

  村里悄然发生变化,始于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项目中获胜。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国三星集团经过三轮考察、三轮评审以及一个试点项目的评选过程,从河北省5个贫困县的22个贫困村中,最终确定涞水县南峪村作为项目实施村。

  出门抬头是青山,举目远眺皆绿色。能够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南峪村独特的生态禀赋分不开。

  “还记得最终评审时的比拼,我是铆足了劲一定要为南峪村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提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段春亭的内心依旧难以平复。

  2016年4月,南峪村成立了涞水县南峪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南峪村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等项目陆续启动。当年就有两套民宿改造成功,并在运营两个月后获得8万元收入。

  2017年村里完成6套民宿改造,6月1日民宿投入运营。2018年年底又改造7套民宿和一套多功能会议室,到2019年村合作社共有15套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从此,高端民宿——“麻麻花的山坡”成了南峪一张靓丽的名片。

  民宿挣了钱,村民又多了哪些收入?

  段春亭告诉记者,村里确立了“一个基本,三个原则”的收益分配方式。详细来说,“一个基本”指的是全体村民共享,每人都有“人头股”;“三个原则”是“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和帮扶贫困”。合作社产生的收益5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最后的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用于帮扶其他贫困乡村。

  李大婶大儿媳正是在民宿发展起来后回村当上了“民宿管家”,这样既能拿到年底分红,还挣着一份工资,也能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说这话时,李大婶满心欢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个村庄悄然践行着。

  让村庄更干净整洁

  民宿发展后,如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如何保证小村以干净整洁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给南峪村出了难题。

  2017年8月,南峪村来了一位特殊的陌生人,从8月到10月,专职环保公益人陈立雯在南峪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推行垃圾分类。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指导,动员村集体力量具体落实。两个月的时间,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分类收运,实现了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变。

  以前,村民们要么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要么就一股脑地全倒在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塑料袋乱舞。

  现在每家两桶一袋,分装厨余、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厨余就地堆肥后回归土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陈立雯不放心村民是否一直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在2017年11月底悄悄回到了南峪。“看到垃圾分类基本还保持我们10月底离开时的样子,十分高兴。”针对农村垃圾分类持续性的质疑,陈立雯认为“在没有强制性农村垃圾分类法规约束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持久性取决于最基层的执行者——村委的监管”。

  “每天下午5点,垃圾收运车就来村里收垃圾,我们现在都知道该怎么分类。”李大婶说,“冬天再也不会有塑料袋被风刮到树枝上的事情了。”

  村子还是之前的村子吗?是,也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悄悄发生了改变,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生活也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