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铜山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正在使用移动执法系统进行现场执法。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武晓雯 记者闫艳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目前拥有徐州市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自动监控系统,监控的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2014年,通过自动监控平台发现的企业超标排污情况占65%,大大解决了人手不够、监测任务繁重的问题,缓解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铜山区现已形成监控、监测、执法三位一体立体式数字执法工作体系,以环境信息化驱动的环境管理模式正在形成。
睁开眼睛看别处 借助外力强自身
据了解,铜山区辖区内排污收费单位500多家,而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仅30人,大量环境纠纷与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复杂程度和化解难度不断增加,加之环境监管对象复杂、范围广泛、任务繁重,仅仅依靠有限的环境执法队伍和“靠腿跑、用眼盯”的执法手段,无法有效开展环境监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铜山区环保局开始寻求新的监管方式——引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以现代科技手段弥补传统环境监管的不足。
为提高监控系统的覆盖率,2010年起,铜山区开始探索环境信息化建设路径。“我们区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刚刚接触到环境信息化平台,见识到信息化手段的威力时,我们都很震惊。这也大大刺激了我们这些环境监管人员,一定要建设属于自己的数字化环保信息系统。”铜山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张明建说。
信息化建设之初,铜山区环保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成效不是很大,进展缓慢,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走出去,先把别人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拿过来’。”铜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勇说。
为能真正将环保数字化平台建设起来,铜山区多次组织环保技术人员到常州、苏州、杭州等信息化建设完备的地区学习和调研,对环境信息录入设计、信息化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了解。“监控系统维护和管理条例的编写就参照了苏州、杭州等地的制度体系。”王勇说。
调研过程中,铜山区环保局党组意识到,信息化手段是环境管理的利器。“在铜山区党组的领导下, 5年期间信息化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王勇说,“现在全区基本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全覆盖,铜山区一跃走在了徐州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踏上信息化建设的快车后,铜山区环保局党组对信息化手段保持高度敏感,铜山区环保局安排一名副局长专门分管环境信息化工作,“一把手”抓信息化保障了铜山区环保局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新科技、新手段做出反应。
今年,铜山区环境局开创性地引入移动执法平台,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能力。移动执法平台的引进,使铜山区环境执法效率提升30%,信访举报显著下降。除了运用自动监测仪、人工检测外,铜山区还不断丰富监测手段,去年铜山区启动农村环境专项监测工作,将环境监测车开进了农村。
充分吸收外来成果后,铜山区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本土研发的道路。
考核比武练队伍 调动基层主动性
5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铜山区环保局“一把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铜山区80%的环保工作都直接与污染源打交道,基层环保工作人员是环境一线的主体,是环境管理的践行者。
“充分调动基层环保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也才能更好地推动环境管理转型,这就需要基层人员有信息化方面的‘学识’。”王勇说。
如何让基层有信息化建设 “学识”?
以“大比武”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功不可没。“为提升环境执法人员对于数字化环保平台的应用能力,每年我们都会开展技能‘大比武’,比赛排名后10名的监察人员要补考甚至待岗,实行最不留情面的考核,从而使每一位执法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张明建告诉记者。
自引入数字化环保平台以来,铜山区邀请环保专家、移动平台技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10余次,举办监察队伍移动执法‘比武’大赛,以多种形式提升环境执法人员对数字化环保平台的应用能力,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精简优化,使执法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为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在加强对监察队伍的考核的同时,铜山区环保局也多次召开基层人员经验交流会,探讨移动执法平台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如何适应新环保法的要求等问题,促进执法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定期交流与研讨,执法人员可以把一个阶段使用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和解决,集众人之力,成众人之事。执法人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交流会也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环保数字化平台的问题。根据工作人员在交流会上提出的意见,我们也多次对系统的不足进行了完善。”王勇说。
铜山区改变了单纯的靠“拿来用”的现状,充分发挥一线执法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升了环保队伍的执行力,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发展特点的环保数字化之路。
建设长效制度 责任落实到人
尝到信息化的甜头后,为保障信息化形成长效机制,在推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铜山区也开始相应的制度建设。
“铁打的制度,流水的工作人员,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效驱动力的根本。”张明建说。
据了解,铜山区自2004年便陆续出台了《铜山区自动监控日常维护管理条例》、《铜山区大气、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管理条例》、《铜山区移动执法平台管理办法》、《铜山区环保执法人员执法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快铜山区数字化环保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制度上对数字化环保平台的工作进行了保障。
《铜山区自动监控日常维护管理条例》保障了自动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条例》由3项规定组成,分别为《在线监控中心服务器管理制度》、《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监控中心机房管理规定》,对在线监控涉及的工作人员、机器设备的管理、机房的运维、各项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项制度在制定的时候,铜山区坚持“两严”方针。一是严格要求,对移动执法设备、自动监控设备、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及使用都进行严格约束,不准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影响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严格到人,无论是信息化的设备监管和维护,还是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和运行,铜山区都细化到人,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
同时,铜山区环保局也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寻求更大的突破。“铜山区环抱徐州市区,区域跨度大,边界情况复杂,”张明建说,“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放在区域联动上,让区域间实现信息共享,为打击边界环境违法打出有力的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