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文明祭祀,疏导比禁止更可行
作者:编辑部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3-21 10:09:23 浏览()次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节了,该怎样缅怀亲人、寄托哀思?这些年,政府一直倡导文明祭祀、鲜花祭祀、网上祭祀,一些传统的祭祀方式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譬如提倡不烧纸钱、纸扎等。倡导文明祭祀,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在管理方式上有些粗暴蛮横,往往是在节前几天发出一纸禁令,摆出一副说教的姿态。说实在的,这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执行效果也会打折扣。

笔者认为,倡导新型的祭祀方式,需要从一些具体问题入手,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开放的视野,关注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禁止往往比疏导来得容易,但也容易造成逆反情绪。清明节烧纸钱、纸扎是农村历来的传统,简单地否定和禁止,当然很容易。但这种行政指令往往与传统脱节,与人们的心理不同步,与世俗大环境不相符,就会形成对立情绪。如果能换一种思维方式进行疏导,把工作做在平时,兴许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笔者去年清明后回老家,田野麦苗吐绿,村头杨柳依依,路边油菜花飘香,往日不曾显眼的坟头“开出”一簇簇花朵,点缀在绿色的田野里。与老家群众交流才知道,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慢慢变化,大家都愿意买鲜艳的花束缅怀亲人,既漂亮又优雅,烧纸钱的渐渐少了,大家祭祀方式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其实,道理讲通了,让大家都能明白,不要动不动就来个“一刀切”禁止,感情上容易伤人,行动上容易激起群愤。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和亲人的节日,现在开设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颖而又时尚的方式,寄托哀思,既让先人得到尊重,也使后人得到人文关怀。而如果平时不调查,临时发禁令,简单粗暴,措施不得人心,既背离了文明祭祀的初衷,还让群众不满意,不领情。

总之,做好清明节的事儿,前期须开展调查研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大多数群众都容易接受的一种祭祀方式,代替烧纸钱或纸扎等传统。这都需要宣传引导。同时,要明确告知群众哪里可以烧纸钱、哪里不能烧,让群众心中有数,还要在源头管理上下功夫,组织好祭祀纸钱或纸扎的替代品,如鲜花、绢花、绿植等供应。通过平时的教育,让大家能听进去,到时候又有选择,这样会比板起面孔说教管用。从被动走向主动,现实的要求也就能化作自觉行动。说白了,清明的事儿,又不仅是清明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