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生态化治理让温州鹿城区卧旗山垃圾填埋场旧貌换新颜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16 13:25:47 浏览()次

  20年,70余万吨生活垃圾堆放成山,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以前真的是窗户都不敢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回忆起曾经的垃圾山,浙江省温州飞鹏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鹏程忍不住感慨,“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二十几米高的山就这么平了,真的等来了推窗见绿的时刻。”

  这座垃圾山就曾矗立在卧旗山垃圾填埋场。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演了一出现代治“山”记。如今,这一垃圾场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阻碍瓯江绿线打通的最后一座大山终成地平线。

施晴雯 孙聪聪  卧旗山垃圾填埋场是温州市最早的垃圾填埋场,建于1981年,占地8.5万平方米,原计划使用10年。由于新的垃圾场一直没建成,并且现有垃圾焚烧厂的运营能力有限,这个老迈的垃圾场无法按时“退休”,在2002年停止使用后逐渐成为城市沿岸环境改善的“拦路虎”。

  因未设置相应环保设施,卧旗山垃圾填埋场被列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举一反三”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举一反三”重点问题和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历史问题移交承接、山体“三废”处理、环境修复……治理这个环境“毒瘤”,困难重重。

  2018年,鹿城区正式打响了治理之战,专门制定了《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攻坚实施方案》,并组建现场工作专班,统筹全区力量全力攻坚治理。

  “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性质特殊,前期谋划、中期运行、后期验收移交均无现行可参照经验,我们面向全国环保领军企业招兵买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快速度,向全区人民立下整改‘军令状’。”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全一凡表示。

  通过专家论证与央企揭榜,这一项目成为浙江省体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项目。项目方于2018年10月进场,开启了挂图治理移“山”之路。

施晴雯 孙聪聪  根据治理方案,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采用垃圾筛分及资源化治理方式,使得填埋场内所有的污染物(腐殖土、渣砾、塑料、金属、渗滤液等)全部实现无害化治理或资源化利用。

  为了杜绝这边“搬山”那边“造山”,在治理过程中关键就在于通过异位生态化治理对陈腐垃圾进行开挖分选、回收处置、再生转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无害化处理,将彻底消除污染源,并重建周边生态体系,在美化沿江景观带之余提升区位环境,形成环境效益。”工程监理单位浙江中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舒帆介绍。

  然而,治“山”伊始,这支攻坚队伍就吃到了苦头。除了疫情的影响,摆在工程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项目实际筛分体量过大,导致筛后物难以消纳。

  “因为垃圾消纳属于全市‘联动联保’,单靠区内伟明环保临江发电厂无法保障日均消纳量充足与稳定。同时,腐殖土去向也成了制约工期的关键环节。”双屿街道党工委委员林其孟道出了曾经在全市寻坑存土的艰辛,“为了解决腐殖土消纳问题,我们多次前往瑞安、平阳、瓯海寻找矿坑及合适的消纳场地,此外街道辖区内几乎所有的边角地都实施了绿化消纳。”

  为了通盘理顺难点堵点,鹿城区政府带头指挥双屿街道、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等多部门协同作战,逐一攻克政策协调、临时堆放、中转处置、财政拨款等难题。比如,在最为关键的轻质物消纳上,对接联系光大环保能源(衢州)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玉环电厂、丽水旺能焚烧发电厂等来自全省的8家焚烧发电厂,解决轻质物消纳问题。在腐殖土消纳上,则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全部街镇,举全区之力共同推进。

  从垃圾山到“生态股”,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除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外,金属制品得到90%以上回收利用,共计回收4500余吨;腐殖土经生态化处置后作为绿化有机质用土,覆盖至辖区29.98万平方米的绿化带。

  卧旗山垃圾填埋场所在地为温州城区西部、瓯江南岸,正是温州市西部生态新城开发的核心区域。通过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盘活土地资源超过60亩,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温州西部生态新城有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