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奏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1-02 11:54:28 浏览()次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而在两年前的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700多天的时间里,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从“推动”迈入“深入推动”阶段,澎湃的时代乐章正在奏响。

  擘画蓝图,为黄河治理保护指明方向

  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变的牵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黄河沿线,登码头、入峡谷、进企业、访农家,步履所至,情之所系。每到一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把脉定向,部署要求:

  在陕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山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在宁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青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新方向,新要求,与之配套的是一个个规划相继出台,一部部法律即将发布: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对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样是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突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等制度规定,严格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一系列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出炉,确保这首“黄河大保护协奏曲”落实到位。

  系统协调,流域治理稳步推进

  黄河绵延5000多公里,流经9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项巨大工程面前,系统思维尤为重要。

  今年3月,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启动,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摸清黄河干流及部分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

  “排查按照‘站在水里看岸上’的原则,所有向水里排污的‘口子’都纳入排查整治范围。”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黄河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的统筹推进,而排污口排查范围便是其缩影。

  今年5月,山东省、河南省签订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起社会的关注。事实上,为了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早在2020年5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地方补偿为主,各地要积极主动开展合作,强化沟通协调,尽快就各方权责、跨省界水质水量考核目标、补偿措施、保障机制等达成一致意见,推动邻近省(自治区)加快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间的责权,运用系统思维,摸索省际之间的区域利益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追求各区域的共同利益,对于黄河治理异常重要。

  河南、山东这两个黄河流域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先行先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流域内其他地区起到促进作用。2021年9月,为推动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四川省政府正式签订了《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2020年6月1日,最高法发布《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层面明确提出构建流域司法机制的要求。

  2020年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19个重大工程中,有8个涉及黄河流域。

  各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一盘棋”逐步形成。

  纲举目张,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准确把握重点任务,是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问题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如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沿河各省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陕西遵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分布规律,坚持以草固沙、以林拦沙、以坝留沙,推进淤地坝建设,不断减少入黄泥沙量;

  山西启动全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规问题的2012个生产建设项目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积极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甘肃省印发《甘肃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夯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了上下衔接、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地方配套法规制度体系。

  据统计,黄河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秒,恢复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秒左右,水沙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号召之下,四方响应。

  目前,沿黄九省、自治区依托水权交易平台已累计完成524宗交易,交易水量32.76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242家用水单位纳入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今年8月起,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全面实施,各地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探访远古文化、品尝特色小吃、体验风土人情……甘肃平凉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聚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一条美富共赢的道路;

  欧乐堡水上世界、黄河水乡湿地公园、齐河博物馆群……山东齐河县依托黄河湿地和荒滩资源,确立以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为总体目标,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创建“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

  黄河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河南濮阳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新的历史阶段下,黄河也迎来新的时代命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黄河必将永远造福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