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利济河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河道垃圾不见了,河水变清了,两岸绿色也增多了。我们老年人经常来河边走走看看,心情都好了很多。”近日,记者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采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时,一直生活在利济河边、现年77岁的罗界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12项措施支撑长效管理
横贯昭阳区全境的利济河,早年河水清澈,是昭通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速的进程中,由于环境保护措施缺失,利济河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脏、乱、差”问题日益严重,与东门小河、秃尾河一起被列为城市黑臭水体予以挂牌督办。
“十三五”以来,昭通市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推进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提升昭通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防治结合,整合市、区力量全面推进治理措施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市级层面,昭通组建了水污染防治专项小组,出台《昭通市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理规定(试行)》,将环保指标年度考核比重从5%提升到8%,并把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纳入对昭阳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启动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的立法工作。压实昭阳区的整治主体责任,将河道划分为屏障严控、核心严管、拓展规控3个区域,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具体的任务量和责任人,3条城市黑臭水体由昭阳区处级领导担任河长。
按照“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管”的思路,昭通市在实施城市黑臭水体工程治理的基础上,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陆续出台实施了严格落实河长制及督察考核机制、建立实施厂—网—河联动机制、建立实施排水许可机制等12项具体措施。随着12项具体措施的落地落实,昭通市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有了强有力支撑,“治管”的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多措并举确保提质增效
昭通市3条黑臭水体横贯老旧城区,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实施整治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为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昭通市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问题清单,细化责任,逐一解决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确保在控源截污、面源污染防控、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按照“全河段整治”的原则,组织力量全面清除河床淤泥、河道沉积垃圾、围堰等障碍物,累计清除河底淤泥63.98万立方米,清运沿河及河道垃圾3750余立方米。同时,做好淤泥处置,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利济河、秃尾河水系河道生态治理工程47.5公里。全面排查清理河道污染源头,盯住违法排污管网、排污口和生活污水,找准症结,分类施策,综合整治,累计拆除沿河构(建)筑物1365处15.8万平方米,封堵、改造问题排口2064个。
多渠道整合资金推进沿河生态修复。整合世行贷款、以工代赈、中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和资金,大力建设沿河截污干管,推进污水截流和雨污分流,实施3条城市黑臭水体河道集中整治47.5公里,铺设沿河截污干管64.56公里。
与此同时,昭通市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启动禁限养区划定及相关养殖场(小区)搬迁或关闭工作,抓实农村面源污染管控。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和配套建设,污水日处理能力增加两万立方米,集中处理率为91%。
出台《昭通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引导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污染物减排。投资10.06亿元实施“润昭工程”,充分发挥上游水库的调蓄功能,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流量调度,科学调度补给生态用水,增加生态基流。成立80人的“两河”管理执法大队,推动管理执法重心下移,严格开展日常巡查和监管执法,沿河企业偷排直排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通过综合治理,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经过抽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99%以上。下一步,昭通市将针对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着力完善技术方案、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出实效、见长效、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