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口排查,就是为渤海污染治理“找病根”,可以不夸张地说,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一次核心战役,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
为推进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启动河北唐山、天津(滨海新区)、辽宁大连、山东烟台等四城市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
据悉,此次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采取拉网式排查方式,对沿海所有入海排污口进行排查,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目标。据统计,四地海岸线长度约1700公里,其中涉及沿海城镇、港口、码头、工业、渔业和自然岸线等多种情况。
此次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是继长江排污口排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排污口摸排工作。彻底摸清渤海排污口底数,追根溯源,找准“病根”,这迈出了渤海污染治理的关键一步。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经过大力治理,渤海水质有改善之势,秦皇岛等海域的水质逐年向好,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一些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实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表面看,污染在海里、在水中,但实际上污染的根子是在陆地、在岸上。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闸口”。这道“闸口”能否精确统计,管控到位,直接关系到海洋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
而长期以来,渤海污染之所以难以根本改观,也正是因为这道“闸口”的失控。入海排污口成为一笔“糊涂账”,排污口底数不清,源头找不到。就是使得渤海的污染物排放,实际上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如此边污染边治理,纵然投入再多的资源,耗费再大的财力,也只能事倍功半。
也正因此,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被提上日程。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唐山黑沿子镇,开展入海排污口的试验性排查。今年两会时,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提到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时表示,要把排污口的排查和整治摆在优先的位置,作为首要一项工作来推动。如今,这样的宣示就已化为行动,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终于全面启动。
此次,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相关部门从空中到地下,撒开了天罗地网。通过采用“三级排查”模式,在空中有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在地面有人员现场核查、疑难点查缺补漏。可谓“既用高科技,又下笨功夫”。在这种精细组织,紧密协作之下,将能形成强大合力。有助于确保所有入海排污口“应查尽查” ,以杜绝漏网之鱼。
排污口虽小,但重要性绝不能低估。“开方吃药”,药一定要到根,这样疾病才能根除。排污口排查,就是为渤海污染治理“找病根”,可以不夸张地说,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一次核心战役,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
通过此次排查,查出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明白账”,才能把宏观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落实到微观的管理主体上。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设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监管体系,加快渤海污染的治理,让蔚蓝的渤海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于平(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