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污江”重现“百里画廊”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2-25 21:55:21 浏览()次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流经黔北和渝东南后,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作为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曾因“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而有“百里画廊”的美誉。然而,由于磷矿开采粗放、网箱养殖超载、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乌江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总磷指标长期超标,部分断面水质降至劣五类,乌江成了“污江”。

  记者近期沿乌江而下,在多段干流和支流暗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贵州、重庆两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治污,通过防治磷矿污染、全面取缔网箱养鱼、补齐污水设施短板等措施,乌江总磷超标顽疾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乌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整体水质达到三类,部分断面水质达到二类,乌江重现“百里画廊”美景。

  积极整治污水渗漏

  从源头消纳磷矿渣

  贵州省是我国磷化工基地,磷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乌江沿岸磷石膏(磷矿渣)累积堆存量达到1.2亿吨,其环境风险不言而喻。受喀斯特地貌影响,部分磷渣污水渗入地下溶洞或通过地表水进入乌江,成为乌江总磷严重超标的主因。

  乌江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其中近五分之四的河段在贵州境内,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生态保护对贵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治理乌江的关键在控制总磷,控制总磷的关键又在于“一眼两河”。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斌介绍,贵州开磷控股集团交椅山磷矿渣堆场从34号泉眼渗出的高磷污水和支流洋水河、瓮安河,是乌江总磷的主要输入源。

  34号泉眼在乌江渡水电站大坝下游。当地居民介绍,从2009年开始,这个地下溶洞每天都冒出大量白色刺鼻污水,流入乌江后将河水染成奶白色,河中鱼虾大量死亡,并严重威胁下游居民饮水安全。

  记者近期在34号泉眼看到,一片钢筋混凝土污水处理设施已将该泉眼覆盖,从泉眼中涌出的高磷污水通过石灰中和、回抽至河岸边的治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没有污水溢出,河水碧绿。

  贵州开磷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对34号泉眼进行治理,34号泉眼污染源交椅山磷渣场已铺设78万平方米防渗膜;34号泉眼污水处理设施每小时可处理5000吨高磷污水,处理之后,该泉眼污水含磷量从过去650mg/L降至目前的5mg/L,确保了下游5公里处沙井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指标。

  在洋水河、瓮安河部分河段,记者巡河看到,沿岸建有污水处理厂、沉降池等设施,从肉眼看河水较为清澈。沿岸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过去这两条河经常因排污成为“牛奶河”,但从2017年开始,河水由白变黄再变清,2018年以来再没有白过。

  瓮安县副县长曾明康介绍,乌江重要支流瓮安河2017年前出境断面水质长期劣五类,近三年瓮安县投入12亿余元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湿地公园、地下管廊等进行生态修复治理,2018年6月以来瓮安河出境断面水质已达到三类水质,大幅削减了瓮安河输入乌江的总磷含量。

  要想解决含磷污水渗漏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消纳磷矿渣。为此,贵州省2018年出台“以渣定产”方案,要求相关企业每年“吃掉”多少磷矿渣才能生产多少磷肥产品,以此倒逼企业加快磷矿渣循环利用;并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近10亿元促进磷矿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相关产品应用等,力争在2019年实现磷矿渣消大于产,每年消化的磷石膏存量以不低于10%的增速递增,逐步清除悬在乌江河上的污染“炸弹”。

  在贵州磷化工重点企业瓮福集团,记者看到该企业正在抓紧建设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园,并有部分企业入驻。利用瓮福集团的磷矿渣原料,贵州上和筑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出了磷石膏隔墙板等建材。

  “通过技术改良,我们生产的磷石膏隔墙板质轻、防火、强度大,是装配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墙体材料。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年消耗磷石膏15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贵州上和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明国说。

  据瓮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介绍,瓮福马场坪工业园区的磷石膏总量约3800万吨,每年还有270万吨的产生量。为消纳这些磷矿渣,企业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产业园,2018年,瓮福集团通过企业自建与其他企业合作方式,生产建筑石膏粉、石膏砂浆等建材,一年“吃掉”了200万吨磷矿渣。

  全面取缔网箱养殖

  扶持渔民上岸转产

  乌江梯级水电开发使乌江部分干流和支流形成了多个大型水库,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解决水库移民生计问题,沿岸部分区县曾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业。由于监管不力,网箱养殖很快出现无序、超规发展问题,大量投饵导致乌江部分河段富营养化突出。

  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库区,这里水面开阔、峡谷耸立、景色宜人。但在两年前,水库库岸满是养鱼网箱,不但影响自然景观,对乌江水体也造成严重污染。

  瓮安县江界河镇渡江社区村民皮禄江是构皮滩水电站水库移民。土地被淹之后,他从2008年开始从事网箱养鱼,10口网箱一年卖鱼2万多斤、收入五六万元。

  “一开始网箱养殖规模不大,但利润丰厚,2010年后网箱养鱼的村民越来越多,很多是无证的非法养殖户。2016年,194户村民在构皮滩水库养鱼718亩,每天投饵量十多吨,乌江水发黑、发臭,我们都不敢用了,只用山泉水。”皮禄江说。

  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乌江、珠江、清水江等重点流域库区网箱养鱼规划面积为6718亩,而实际养殖面积达到22181亩。与2014年相比,2016年乌江水库偏岩河口和乌江大坝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上升50.4%和26.2%。

  2018年5月,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推动下,贵州省全面取缔乌江等主要河流网箱养殖。

  在拆除了10口网箱后,皮禄江获得了政府2万元补贴,吃了十年“养鱼饭”的他现在买了快艇,种了6亩蜜柚,在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水质好了,来乌江旅游的人多了,搞旅游一年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皮禄江说。

  瓮安县副县长肖福勇告诉记者,2017年至2018年,瓮安县花费两千多万元资金对境内718亩网箱全部进行了拆除,乌江瓮安段无一口网箱养殖,县里相关部门还组建了联合执法工作组,定期巡查执法,防止网箱养殖反弹;同时,县政府支持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发展水果种植、农家乐等产业,让养殖户“拆得了、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贵州省渔业局局长刘有明介绍,贵州累计投入6亿元资金全面拆除乌江流域近2000户9579亩的网箱养殖,每天因此减少乌江投饵近1000吨,有效减轻了乌江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通过现金补偿、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方式让养殖户上岸“另起炉灶”,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补齐污水处理短板

  一江清水汇入长江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乌江沿岸城镇规模日渐扩大。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的滞后,部分生活污水直排乌江,也是乌江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因。记者在乌江沿岸城镇采访时看到,乌江城乡污水处理短板正在加快补齐。

  在乌江贵州段的“最后一站”沿河县,记者看到投资1.4亿元的县城生活污水二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7000吨的日处理量解决了县城过去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过去县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雨污没有分流,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排乌江。近几年,沿河县累计投入6亿多元改造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沿河县水务局局长刘朝强说。

  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古镇是乌江的著名景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古镇带来较大生活污水处理压力。记者在当地看到,一座日处理1200吨的污水处理厂正试运行,待管网收尾完工后可满负荷处理古镇生活污水。

  泽被千里,乌江在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位于乌江支流后溪河上的白涛工业园区,是乌江重庆段最大的工业聚集区。记者看到,园区内建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在后溪河上设有拦截闸,以防止突发情况下工业污水进入乌江。

  涪陵区水务局干部李敏介绍,近年来通过构建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全面关闭乌江两岸非煤矿山和畜禽养殖场等,全区96个河库水质监测点位,2017年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的有55%,2018年9月则增加到85%,其中达到一二类水质的点位有23个。

  记者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针对流域生活、农业、工业等污染源,乌江重庆段累计建成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13个,城乡污水处理设施340余个,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约500家,完成760多个村环境综合整治。

  经过对症下药、强力治理,2018年乌江水质明显改善。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乌江流域30条河流57个省控以上水质监测断面I-Ⅲ类水质优良率为89.5%,有4个Ⅳ类、1个V类及1个劣V类断面。到2018年1-10月,监测断面I-Ⅲ类水质优良率为96.5%,有2个Ⅳ类断面,无V类及劣V类断面。

  涪陵区环保局副局长赵黎明介绍,乌江涪陵段水质总磷最高时曾达到1mg/L,随着黔渝两省市全力治污,水质从2014年开始逐年好转,2018年涪陵段水质总磷下降到0.08mg/L,全年水质基本达到二类,乌江一江清水汇长江成为现实。(记者周凯 李平 谷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