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水困局 治水当提速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6-03-17 12:56:43 浏览()次

  水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然今日之“治”已不同古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打赢水安全保卫战,必须重新审视人水关系,从治水、用水到惜水、亲水,实现人水共生,当为我国走出“水困”危局的重要路径。

  治水之“治”彰显治国之“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水作出重要论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成为新时期治水基本思路。

  新时期治水思路首先需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加快“四个转变”,即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从注重行政推动向坚持两手发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

  新思路当有新举措。面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各地决策者应努力在提高治水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有新突破,在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新举措,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有新发展,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新贡献。

  节水依然是第一要务。各地需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完善节水政策和标准体系,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落实节水激励政策。尤其要加强农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管理,加快节水技术应用和节水产品改造,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积极开发利用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尽快实现大中型灌区、市政用水、企业大户用水计量全覆盖。

  近年来,水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就是水生态。

  各地在建设水生态环境过程中,要将山水林田湖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协调治理。未来需继续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加大对河道采砂、违规侵占河湖湿地等行为执法检查力度,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达到“标本兼治”的治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