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强风天气席卷我国部分地区,局地甚至出现了10级以上大风。强风过后,笔者和同事下乡走访,发现有的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出现了管道移位、开口甚至断裂的情况,造成污水外溢、废气直排等问题。情急之下,相关企业仓促停产,蒙受了严重损失。
极端天气的发生近年越来越频繁,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治污成效。目前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般都是针对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做出预案,并做好相应的人员、物资储备,但对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疏于防范。一旦极端天气发生,一些企业往往措手不及,既缺乏足够的应急物资,也缺少成熟的应对经验。
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笔者建议各地应重视极端天气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做好防范。
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邀请专家深入辖区企业,针对异常寒冷、超常高温、超强大风、持续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给企业污染治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并分别作出相应预案,确保在面临极端天气侵袭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迅速确定重点防范部位以及应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应急处置工作。
动员企业做好相关应急物资的日常储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极端天气来临之前,相关部门对企业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帮扶式、预防式检查。一旦发现应急物资存在种类不全、数量不足等情况,应督促企业充分利用时间差进行紧急采购。如果从当地市场上难以采购到某种应急物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紧急查询相关信息并与物资储备方进行协调,确保各项应急物资能够及时到位。
在应急演练中增加防范极端天气的内容。围绕防范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应急演练。通过开展演练,使企业能够熟练、准确掌握应急流程和应急技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编辑:刘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