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表彰了2024年度荣获全国妇联、中央和国家机关妇工委表彰的先进集体及个人,六位先进代表作典型事迹交流发言,充分展现了生态环保巾帼铁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生动事迹。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典型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2015年到2024年,全国PM2.5浓度下降36%,重污染天数减少68%,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我国成为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战线女同胞的代表,我想用三个词来分享感受——攻坚、协作、感恩。
攻坚——牢记“国之大者”,久久为功擦亮蓝天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接续实施了三个阶段“大气十条”。我全程参与了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
我负责的固定源处是大气污染攻坚“作战处”,为蓝天保卫战大大小小的战役制定作战计划。2017年,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打破以往逐级行文、年度推进的惯例,一竿子插到底,直接面向城市,制定跨年度的秋冬季攻坚方案。在100天时间里,我们梳理28个城市、33类工作任务、23万个项目清单。在此后的7年里,我们持续组织攻坚,印发方案11份,文件沉甸甸的,不光是因为有2000多页,更因为盖着172个国徽章,是秋冬季攻坚战的详细作战图。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挂图作战、对表推进,秋冬季攻坚取得一次次胜利,对区域PM2.5浓度下降贡献近七成,对重污染天数减少贡献超过95%。
协作——注重内合外联,抢抓机遇撬动重点难点工作
在蓝天保卫战中,固定源处涉及能源、产业两大结构调整,矛盾多、焦点多。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成为蓝天保卫战成绩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散煤治理工作为例,农村采暖用1吨散煤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电厂的20倍,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清洁能源供不上、农村居民用不起、用气安全保不了,这些问题不解决,散煤治理寸步难行。2016年,我们与发改、能源、财政等部门积极沟通。我做好“后勤处长”,提前组织摸排情况、梳理数据,准备好协商资料;充当“业务员”,陪同司领导一次次主动上门沟通;勇担“冲锋队长”,虚心请教专家,全面梳理相关政策,精心打磨方案,形成政策合力最大“公约数”。各部门终于形成共识,集中资源率先攻坚北京大气传输通道的散煤替代。“煤改气”“煤改电”后百姓不但用得上,更能用得起、用得好。100多万农户改用清洁能源采暖,减少散煤燃烧8000多万吨,群众采暖不再烟熏火燎,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感恩——牢记初心使命,众志成城守护美丽蓝天
我能站在这里,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是团队的力量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养分,托举着我成长。大气司作为蓝天保卫战的“参谋部”,司领导走在前、作表率,全体干部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舍我其谁挑重担”的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凝聚力,分秒必抢、微克必争。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我们按照部领导要求加快编制一份文件,司领导带领全司同志提前结束休假,一起加班修改。
我还想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冲锋在前的坚强后盾。虽然愧对家人,但看到蓝天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少,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全国三八红旗手,既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会永葆初心,知重负重、实干苦干,继续守护祖国的美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