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重镇”的天更蓝,达州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3-15 12:13:19 浏览()次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强,工业重镇是四川省达州市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2021年,达州工业增加值增长9%,对GDP增长贡献率25.3%。工业发展的背面,往往意味着是空气质量的变坏。

然而,据数据显示,2021年,达州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88.8%,同比2018-2020年优良天数平均值增加13天,优良率增加4.2%,全省排名第二位。

聚焦工业源

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工业污染源治理,一直是达州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点。

“针对重点工业企业问题,达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部署、坐镇指挥、调度推动、实地检查。”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政说,2021年,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工业领域问题6次,市分管领导专题研究12次,一线调研、暗访和督导30余次。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调度,亲自带队检查。

同时,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对工业领域减排、监测、驻厂、监督等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制定了应急响应方案7个,细化工业管控措施100条,实现应急方案联动、措施互动、同频行动。

提早谋划。2021年初,达州就提早制定全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聚焦重点时段和重点工业领域,针对工业企业臭氧防控、秋冬季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制订专项工作方案。

入冬前,就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建成区14台燃煤小锅炉淘汰,完成18家重点企业用能在线监测接入和用电监控,建立工业源专项整治旬(月)报制度,常态化开展评分管理和服务督导。

科技,让治污更精准化。去年,达州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固定式激光雷达、环境空气微站、扬尘智能管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监测重点工业企业周边各项指标变化。

分析准,也让应对更精准。根据监测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工业企业管控等应对措施;根据气象条件,及时采取焰炉、火箭弹、无人机作业等方式,精准降雨除霾;根据预警成因,精准启动行业整治和执行“一厂一策”。

此外,达州还对各类问题严格管控、严肃处理。在年末大气污染防治“七天保卫战”的特殊时期,对工业企业驻厂实施全覆盖,对在线监测实施24小时网上巡检,每天早中晚分别开展一次调度。刘政说,“2021年,在工业领域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71件,处罚款1161万元。”

通过“改、关、搬”

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施治

“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市场、执法和技术等手段,通过‘改、关、搬’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施治,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刘政说。

“改”,对符合相关规划、区划要求,安全、环保风险较低,尚未达到安全和环保要求,经评估认定,通过改造能够达到安全、环保标准的,就地改造。如达兴能源、宝化炭黑、玖源化工、瓮福化工;

“关”,对不符合规划、区划要求,安全、环保风险较大,生产工艺落后的,经评估认定,通过改造仍不能达到安全和环保要求,依法责令关闭退出。如渠江铸管、环境风险较高的“散乱污”企业;

“搬”,对不在合规工业园区内,安全、环保风险较大,但企业有搬迁或重组意愿,通过搬迁进入合规化工园区,达到规划、区划、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达州加快推动搬迁。如:达钢搬入第二工业园区、航达钢铁搬入宣汉柳池工业园区。

目前,达州正以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天然气“二次创业”为契机,积极开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川渝合作示范园建设,依托中石油、方大、正威等大企业大集团,联动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先企业,打破传统能源消耗惯性,加快补齐资源开发、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三纤”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