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1-06 12:25:55 浏览()次

 岁末年初,生态环境部传来好消息:2020年1-11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1.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O3平均浓度为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其中, PM2.5平均浓度已达到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值。

  “达到这一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说。2020年,一直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的蓝天保卫战,可以用有计划、有重点、有实招、有成效来总结。

  有计划:三年之约,圆满履行

  2018年6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设定了2020年的目标: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将这一目标进行拆解,可以看到一系列细化指标: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重点区域铁路运输比例达到50%以上;全国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3年后的“十三五”收官之年,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一份“PM2.5和优良天数均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的答卷。

  回望一年来,这份答卷是如何写就的?

  连续四年不间断,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三大重点区域攻坚措施各有侧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将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作为首要任务,长三角地区则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和大力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坚持绩效分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在2019年《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发布2020年修订版指南,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展到39个,并追加针对移动源和绩效分级的两份细化文件,细化移动源管理要求,规范绩效分级流程,让重污染天气应对更加有的放矢。

  开展科技攻关,明晰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2020年9月,集合了295家科研单位、2900多名科研人员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推动“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有力支撑。

  磨砺始得玉成。在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下,在进入“十四五”、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在全国各地已越来越常见。

  有重点:秋冬季重点治理PM2.5,夏季重点治理臭氧

  “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一起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曾如此描述蓝天保卫战的两项难点工作。

  而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利剑,就是以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为抓手,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为手段,完善重点区域协作机制。

  重点区域在重点时段加紧部署。2020年6月,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九次工作会议下决心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石化、印染、工业涂装等行业的整治力度。2020年9月,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联络员会议总结研讨汾渭平原协作机制相关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明确,要对标对表,全面梳理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对未完成的任务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

  重点污染物聚焦重点领域逐个击破。针对2020年6月-9月的夏季臭氧污染,VOCs治理攻坚行动正式打响。5轮次监督帮扶工作统筹相关专家、执法和技术骨干3172人(次),编成168个工作组,深入11省(市),对涉VOCs排放的石化、涂装等主要行业、工业园区、企业集群进行指导帮扶。三个月时间,共检查企业11.7万家,累计发现各类挥发性有机物问题10.5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联防联控重点区域有了新变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苏皖鲁豫交界地区被加入重点管控名单,四省相关城市将统一环境标准、统一执法检查、统一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以推动这一地区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改善。

  有实招: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凝结汗水与付出

  计划是前提,重点明确方向,而成效的取得需要靠实打实的招数。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6.9个优良天。夏季臭氧污染攻坚结束后,82城平均每个城市增加6.9个优良天,重点区域2020年6月-9月VOCs和NOx排放量双下降,O3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9%;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6.7%,同比提高14.1个百分点,为全年优良天数目标超额完成奠定了基础。

  9亿千瓦。截至目前,已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约9亿千瓦,全国约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减排量分别为24万吨、42万吨、5万吨,占钢铁行业排放量的30%、30%、4%。

  2500万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清洁取暖改造已经完成约2500万户,基本完成了平原地区散煤替代任务目标,清洁取暖对区域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率达1/3以上。

  188万台。截至2020年12月,31个省(区、市)完成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88万台,设备老旧、油品低劣,排放量巨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从此能够做到精准监管。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凝结了各方艰辛的汗水与付出,在四川省,“四川大气污染防治”微信群在臭氧污染区域预警启动以来,每日24小时不间断密切配合,加强防控;

  在山西省,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不惜成本,投入4亿多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减排量达50%以上,成为太原市目前唯一一家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

  在山东省,聊城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钧宁带领他的煤改气团队从2020年6月开始便进入“5+2”“白加黑”工作模式,只为在采暖季来临之前,让每一家煤改气用户都能温暖过冬。

  有成效:北京持续优良天数已经超过40天

  2020年秋冬季以来,截至2020年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区域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计100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95天,减少幅度达47.8%。北京市2020年进入秋冬季以来还未发生过重污染过程,持续优良天数已经超过40天,“这在北京有PM2.5记录以来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十四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大气污染治理也将创新打法,在总体思路中,列出“提气、降碳”两项,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那么,在“降碳”的新目标下,“十四五”时期蓝天保卫战将如何开展?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降碳与减污之间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把发展非化石能源、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作为治本之策。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选择典型地区和城市,开展环境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黄润秋说。

  此外,要强化工作统筹,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