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 助推非常规油气田绿色生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10-08 22:53:29 浏览()次

  非常规油气开发近年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北美洲之外第一个、世界第三个实现非常规油气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但非常规油气开发稍有不慎,也可能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

  如何进行非常规油气开发污染防治及风险防控?如何规范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环境管理?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19年非常规油气田环境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近150名油气田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及管理者,围绕油气田开发环境管理政策、油气田温室气体减排与地下储气库环境管理、油气田污染防治与风险防控3个专题展开交流,分享各国在非常规油气开发环境管理上的做法与经验。

  加强环境管理

  助推绿色发展

  “调整能源结构、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优化天然气来源布局、保障气源供应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部环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油气资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特别是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油气开发和加工利用环境管理方面,生态环境部先后颁布了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同时,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方面仍需深入研究,仍存在现有油气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在非常规油气领域适用性不足、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制度与开发规模快速扩大的行业现状不适应等问题。

  谈到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环境管理工作时,生态环境部环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上国际、国内各层面交流,推动建立一套适合中国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的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补足我国在这方面的短板。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宁—威远、涪陵、昭通等国家级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示范区,油气产量逐年增加。2018年,我国非常规油气产量约110亿立方米。四川目前是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是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在川南地区,已经建成的长宁—威远国家级示范区是国内最大的非常规油气生产基地,日产量突破2300万立方米,2020年将建成中国首个百亿方非常规油气田。据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相关人员介绍,2018年四川针对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制定了专门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从选址要求、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加大风险防控

  规模效益并存

  非常规油气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规模开发是必然趋势。但若不进行妥善处置,势必会造成水污染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与会专家围绕温室气体减排、地下储气库环境管理对策与实践,以及油气田环境管理中的水污染防治等进行了专题分享。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页岩气开采污染控制标准编制工作,提出页岩气开发全过程污染控制要求,降低页岩气开发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环境风险,保障我国页岩气绿色可持续开发。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在环评管理上,油气行业多以单井形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域性、系统性环境影响分析较为薄弱;在排污许可管理上,未对油气开发行业制定行业型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为此,加快标准编制对于建立页岩气开发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环境监管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非常规油气开发采出水和固体废物。拥有超过35年环境领域工作经验的美国环保协会专家认为,在采出水管理上,地表操作对管控环境风险至关重要,需采用化学系统、生物系统、膜系统、热力系统等技术进行妥善处理 。此外,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将使钻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面临挑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公司研究应用多种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妥善处置了非常规油气田钻井固体废弃物。但目前的处置渠道仍然过于单一,将难以适应后续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坚,采取多种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据悉,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重点加快制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政策,从源头预防行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出台行业环境保护相关技术标准,加快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深入研究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和环保措施等;加强行业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推动建立油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对包括非常规油气开发在内的油气开发及储运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和管理等开展研究,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油气开发和储运行业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政策。

  此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主办,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协办。(王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