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策破解大气跨境污染难题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6-21 16:25:52 浏览()次

  近日,河北两地因大货车跨境污染问题在公路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而“断交”的新闻备受关注。沙河市迫于大气环境质量考核压力对通往永年区的道路限高、限宽,禁止载重货车通行,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来运输污染压力,但对两地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限高限宽绝非车辆跨境污染治本之策。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前有的地方政府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缺乏协作、技术薄弱等问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城市易出现急躁情绪,工作决策顾此失彼,出现简单化、走极端的倾向。

  破解区县大气跨境污染难题,既要地方政府夯实责任、靶向治污、协同推进,也需要国家、省、市层面高度关注,加强协调指导和帮扶支援。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地方党委政府要敢于担当作为,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越是在治污攻坚的关键时刻,越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迎难而上的精神持续冲锋。地方党委政府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举措时,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开展必要评估,确保决策科学稳妥,防范和及时化解损害群众利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

  针对永年区大货车跨境污染治理不力的问题,沙河市可向上级政府、生态环保部门及时反映,督促对方加快整改。同时,加大境内路检路查频次,严惩超载和排放超标车辆。加强境内道路保洁,在交界处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向永年区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时报送环境空气及噪声监测结果。永年区应正视问题、全面排查,加强大货车运输过程环境监管和问题整治。此外,建议两地政府协商确定大货车专用运输线路,通过改造升级、全面硬化,提高专用道路等级和承运能力。

  第二,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地区的问诊帮扶。在应对大气跨境污染难题上,有的地区政府协调能力不足、专业技术欠缺、人财物资源有限,有必要加大对县级城市大气跨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技术指导和帮扶力度。加强对攻坚困难地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专业培训等,帮助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绿色发展观。建议由上级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建立沙河、永年两地大气跨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分工,定期会商,落实资金来源,补齐工作短板,形成同向发力、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三,充分发挥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沙河、永年两地政府应紧紧抓住“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的机遇,充分发挥驻点工作组专家团队技术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任务清单,对大气跨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予以重点诊断,建立系统有效的治污方案。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健全跨区域联防、多部门联动、上下级协同的专项污染防治攻坚机制。结合国家、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要求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工业企业、运输及油品供应体系转型升级,着力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第四,进一步建全环境空气质量考评机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秋冬季节,大气污染扩散转移对有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沙河、永年两地大货车跨境污染是大气跨境污染的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城市连续几年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在环境空气质量年终考核中却因外来输入性污染无辜躺枪。蓝天保卫战成果成为“易碎品”,挫伤了有的地方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因大气污染跨境转移产生的地区间争议时有发生。为有效化解矛盾,使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建议加强环境空气跨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结合监测、遥感数据科学评估输入性大气污染对受纳地区的贡献,并合理扣减。同时,对大气污染物输出地区浓度净增值予以评估,使各地环境空气质量考评结果更为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