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谈:清廉,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3-25 09:26:22 浏览()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从呱呱坠地,到步入社会之前,自然属性是大于社会属性的,主要的需要是来自于身体成长和知识积累,吃的有营养、好的生活教育环境和良好生活学惯的养成,能满足这些要求便可谓满足了孩童期健康生活的基本需求。

人一旦走上社会以后,需求重点就发生了变化,社会属性渐渐地超越了自然属性,人渴望被社会认同,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这些表现就是常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改造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最大化,是自然进化的原动力之一,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任由自我价值肆意“实现”,必须得到相应的约束。人类文明在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约束这种欲望的行为范畴及“止、行”的红线,这就是常说的道德和法律,最起码不能再是“力大为王,比胳膊粗”的原始状态,要遵从人类发展在你生存这一阶段的游戏规则,否则将不会被这个时代认同。

清正廉洁是古代为官者和现代从政者从业的职业操守底线和追求目标之一。公务人员从上班起,就常有警句名言在耳朵响起“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等等,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总能看到昨日的名流、领导、朋友,不乏“精英”们因贪污腐败被留置、被批捕,让人瞠目结舌扼腕痛叹。如此的前赴后继,是他们不知道不能这么做?否!出事前这些人往往是单位里坐在主席台或是前几排的领导,他们谈反腐败工作,总结和创作的廉政箴言都是精辟深邃,即使出事以后也能讲出个一二三来,不是他不明白,是原先制订的清廉计划没有现实利益诱惑变化来得快。浅浅的道理为什么就不能让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和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于禁区止步?

贪者的生活是“危险品”的聚集地,生活必然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廉者的生活是欢快的“游乐园”,生活必然有滋有味,充满无穷乐趣。养成清廉的惯非浅尝辄止,要有矢志不移的恒心、勇于实践的决心、面对花花世界的平常心。缺乏对清廉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缺乏与自身放任、颓丧、懈怠等惰性进行不懈抗争的精神,清廉高雅的惯是很难养成的。刘备托孤时对儿子刘禅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朝史法学家郑瑞“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管住小节,守住清廉,耐住寂寞、顶住诱惑,抗住侵蚀,要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少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多积攒精神上的富有,保持做人的本分。减少物欲享受,就是不要追求与自己收入不相符的消费,人的消费一旦形成了稳定结构,就成了惯,那种依赖是很难改变的。高档享受,成为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以后,也许就要越雷池而入贪腐地界,走进去就是万劫不复。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最终心力交瘁,多少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曾经风光无限人,身陷囹圄,少许的时间乌丝白发若两人。

当今社会,有两件事应经常为之,一是保持健康,二是多做善事。就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期、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里,在社会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尤为重要。司马光的《文中子补传》说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心理上坦然,脚底下踏实,无朝不保夕之感,无风声鹤唳之惊。这种心理带来的享受是身心皆愉悦。贪婪者往往担惊受怕,只要伸手时,必有被捉日。

作为当今社会财富和文明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清廉修养,修身养性,成为一个倡导清廉的实践者。清廉是精神支柱,是一种信念追求,是种健康的人文传统、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是为人做事的准绳、是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能按照既定的初心去追求,生活就会快乐、健康、有质量,牢记着清廉的信念去享受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带来的美好生活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