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坪河流域酸性磺水肆意横流,相关整治却依旧“小打小闹”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1-05 13:24:51 浏览()次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汉中、安康,在武汉汇入长江,乃长江九大支流之首;同时,它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中心水域,承载着“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

  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这片区域的污染问题及系统整治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走进安康市的蒿坪河流域,酸性磺水肆意横流的景象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磺水的源头在哪里?含有什么物质?是否会威胁汉江流域水质?一系列问题等待解答。

  病态的颜色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蒿坪河是汉江一级支流,年径流量0.255亿立方米,属于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游水源涵养区,流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原本应该被悉心呵护的溪流,却因为遭受污染呈现出病态的颜色:褚黄色、棕红色、蓝紫色……

  在当地一位老伯的带领下,督察组成员来到蒿坪河流经的地方,看到眼前景象,大家禁不住地感慨:“周围的石煤矿都关闭这么多年了,沟里的水还是这种颜色,说明这里依然有硫、铁等物质析出,可见当年污染有多么严重。”

  追溯这种颜色的由来,要从蒿坪河流域的资源禀赋说起。

  蒿坪河流经的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等地,是石煤矿集中开采区。石煤矿是一种多金属共生矿,主要用于建材工业或提取金属元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粗放,该流域遍布大量废弃矿硐及矿山弃渣,一些区域产生的高浓度酸性磺水,未经有效收集处理直排蒿坪河,给流域水环境安全带来较大风险隐患。走在蒿坪河边可以看到,由于长期冲刷,连溪沟里的石头都变了颜色。

  据当地老百姓反映,矿山开采初期,大家对水里含有的氟化物等对人体的危害没有清晰的认识。“以前吃这个水,水里含有东西,吃得人牙齿不是黄的就是黑的。我爷爷奶奶的牙齿都是黑的。”当地老百姓对污染之害深有体会。

  虽然该区域的石煤矿大多数于2014年前后停产关闭,但污染源长期存在。督察发现,蒿坪河流域范围内存在大量废弃矿渣露天违规堆存点,且防渗措施严重不到位。截至2021年4月,蒿坪河流域范围内仍有95处弃渣堆场,堆存量超过300万立方米,其中41处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占比高达43%。

  抽查发现,紫阳县明华石煤矿已停产多年,数万立方米废渣露天堆存,还有部分废弃矿渣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直接掩土覆盖。汉滨区建发矿业2020年实施的废弃矿渣治理项目,未对废弃矿渣堆场周边及底部进行防渗,淋溶水未经收集处理,进入大堰沟,最终排入蒿坪河。

  弃渣淋溶水中究竟含有什么成分?2020年8月以来,相关部门对大竹园蒿坪河流域进行应急监测。截至2021年12月,共开展应急监测14次,监测项目为pH 、铜、铅、锌、铬、铁、锰、氟化物、钒。监测结果显示:“自2020年开展蒿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以来,各断面水质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蒿坪河入汉江下游1000米汉江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但记者注意到,其他点位中存在劣Ⅴ类水质,有氟化物、锌等超标的问题。

  这些污染会影响汉江水质吗?督察组成员告诉记者,目前蒿坪河入汉江口断面是达标断面,尚没有对汉江干流水质造成明显影响。但蒿坪河流域多个断面都是超标断面,蒿坪河流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作为汉江“毛细血管”,蒿坪河流域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视。

  拿出“刮骨疗毒”之勇了吗?

  当地执政者并不否认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石煤开采行业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当地自然环境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但相关人员也表示,并不是完全没有作为。

  查阅汉滨区的历史资料,记者了解到,汉滨区是这样介绍自己采取的相关措施的:以“刮骨疗毒”之勇,启动大竹园镇矿山治理工作;出台严令,禁止该区域违法开采行为;安排资金两百余万元,永久性封堵该区域私挖乱采矿硐21处30个;组织非法采矿专项整治行动等。

  然而,事实证明,相关区县的认识和实际行动距离“刮骨疗毒”还相差甚远。

  安康市2017年出台的《蒿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至2020年底前蒿坪河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督察发现,流域整体水质与规划目标要求的Ⅱ类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小磨沟、黄泥沟、猪槽沟等点位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2021年10月,当地有关部门监测的25个点位中,劣Ⅴ类点位多达16个,占比64%。督察组在线麻沟现场采样,监测结果显示pH值为4.27,水质呈酸性。

  此外,相关整治工作推进迟缓。《规划》明确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多个重点项目,如场地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截至督察进驻时仍未建成。

  “采取措施的弃渣堆场大多也只是采取了简易的措施。”现场的景象印证了督察组成员的话,记者看到,有些成片的弃渣上面仅仅盖上了一层薄土。

  “落后”就能解释一切?

  “总的来说,当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成效不是很明显,改善幅度有限。”督察组成员说。

  针对蒿坪河部分重点环境治理工作推进迟缓的问题,有些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资金不足是治理缺乏动力的重要原因。例如,《规划》涉紫阳县项目51个,计划投资3.93亿元。但包含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310.47万元在内,紫阳县2017-2021年蒿坪河水污染治理资金合计仅为5973.44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必然意味着相关项目不能有效推进。

  汉滨区和紫阳县位于秦巴山区,都是欠发达地区。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近两年,陕西的环保整改主要集中在秦岭区域,实际上秦巴山地也包含在内,但由于资金紧张,在分配资金上仅安排了秦岭区域,大巴山区域省级没有安排生态修复资金。

  然而,督察组成员认为:“这些地区确实有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而且一些煤矿属于无主煤矿,相关治理工作推进难度大、治理周期长,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目前,当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政府重视程度、投入资金程度完全不匹配。”

  督察组成员特别强调:“当地执政者认为目前汉江水质和老百姓饮用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系统解决问题的决心不够、力度不大,没有举全县(区)力量,下决心去解决问题。此外,缺乏系统治理也是这些遗留矿区久拖未治的重要原因。”

  安康市不是没有前车之鉴。2020年7月,新闻媒体报道了安康市白河县历史遗留废弃硫铁矿山磺水污染汉江,危及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调查认为,秦巴山区历史遗留的硫铁矿矿硐和矿渣对局部区域内的汉江支流造成污染,大量的尾矿渣堆、尾矿库对汉江水源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尽快查清尾矿底数,制定治理修复方案,根除污染隐患,修复受污染河流生态。

  时隔一年多,安康市再次被曝光存在矿渣污染问题,有力证明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和系统治理的重要性。“小打小闹”的整治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和历史欠账相比,终究是冰山一角。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够本着对生态环境和百姓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早日拆除生态“炸弹”,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