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论坛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29 12:46:11 浏览()次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郑建闽

  福建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始终落实“八个坚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福建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22项指标和69项具体举措任务全部落地实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占全省一半的山区设区市和40%的县(市、区)取消了GDP硬性考核。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率先实施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先后在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实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生态司法机构全覆盖。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实现全省九市一区国家森林城市和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福建菌草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

  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统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刘涛

  青海将整体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生、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新路径,重塑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续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牵引撬动生态文明制度深层次创新变革,在保护地球第三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上有担当、作贡献。二是以“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为目标,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打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三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和模式。四是紧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持续加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使青海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典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先锋、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地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时代样板。

  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体现的是生态经济规律,只有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才能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典型、示范、盆景化转化成产业富民。作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其形成和发展机制体现在,一是生态资源是产业形成的起点,二是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是产业形成的基础,三是生态资本经营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四是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价值实现要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来实现,而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需要有政策保障。一是要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从生态空间角度、生态保护红线角度,把生态产品的空间格局做好,二是培育壮大生态产品的消费基础,三是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四是不断完善产业利益的分配体系。这一分配体系可以通过市场方式、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的方式,让保护者得到合理的回馈。

  从“道”的层面寻求永续发展的根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景源

  闻道、悟道、乐道、同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要,要从“道”的高度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第一,基于唯物史观立场,阐明了生态要素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深化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历史内涵。这些思想彰显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第二,“两山”理论从价值论的高度揭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为发展方式变革奠定了哲学基础。“两山”理论既是绿色发展观,又是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即存在论的境界。第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人间正道。把自然尺度与人文尺度统一起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保证。绿色发展方式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是内在统一的,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绿色文明。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原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推动生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研究员 许先春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论述的启示,一是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态领域推广应用。数字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生态化,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把自然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到数字经济之中;要增加生态因素的考量,让数字经济推动更多生态产品供给和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在绿色低碳轨道上运行;要聚焦生态领域减污降排,以关键技术突破支撑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着力推动生态经济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要积极促进基于数字经济的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向生态领域渗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 刘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展示出大战略观,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重大事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体现了生态大历史观,揭示并强调“生态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影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诠释绿色发展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揭示了万物一体系统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揭示了生生不息的演化自然观。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动实践依法治理观。坚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群众路线的公众参与观。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体现知行合一的实干兴邦观。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观。

  加强和完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云飞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第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和规定,以党的政治建设来带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坚持以党的思想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理论学习和场地教育的统一,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第三,坚持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规定,以组织建设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坚持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和完善党内制度法规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和规定,在加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过程中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坚持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尽快将绿色GDP和绿色GNP等指标引入到考核评价当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赢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张孝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未来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哲学和文化的高度,提出了遵循的规律,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经济如何运行,为未来的世界提出了治理思想和治理体系如何构建,是一个系统的体系。第一,习近平关于全球生态文明思想是顺应了人类文明形态转型大趋势的要求而出现的,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新哲学、新生命观、新文明观,集中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第二,“两山”理论从经济的角度、绿色发展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思想,也是构建生态文明新的经济基础、新的经济方式,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第三,习近平全球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如何构建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世界新的治理体系,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构建出一个基于利他主义思想背景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决的是一个共建双赢和谐的世界治理新体系。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赵细康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演进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核心和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世界观体系有三大源头,第一,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第二,吸取和升华了中华文化传统的智慧,第三,反思和批判了西方生态哲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观体系的落脚终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民生”理念、“共同体”理念,既是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观的三大组成部分,也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图画的“三原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论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可概括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其中包含六大关系,一是发展理念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二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三是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四是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的关系;五是保护与修复的关系;六是自主贡献与共同行动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郇庆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义,可以分别从“时代表征”“理论品格”和“理论贡献”三个层面加以归纳论述。时代表征上,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和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时代之问”;理论品格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理论贡献上,大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或“红绿”变革理论的时代意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是一个生态环境公共政策体系重建、社会整体制度框架生态化重构和社会公众主体观念行为绿色重塑等三重意义上的社会生态转型或“绿化”过程。一是推动国家生态环境公共政策体系重建,尤其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促进社会整体制度框架的生态化重构,尤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三是引领社会公众主体观念行为的绿色重塑,尤其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副市长 李云

  成都市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保护动力系统,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为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注入绿色动力源。二是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高度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以协调发展构筑新空间,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三是不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以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与交流,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开放发展厚植新优势,用既能遥望雪山、又能近看熊猫的成都,展现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中国形象。五是着力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大力推动全社会共享共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坚持依靠制度依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内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为其鲜明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史观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许多充满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光辉的观点,指导我们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律。其次,表现为对大自然物质循环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揭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最后,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充分尊重。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性更体现在对绿色发展中经济规律的尊重,要求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历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使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浙江省安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宁云

  安吉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城乡面貌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生态环境从“自然财富”增值为“经济财富”。一是纲举目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了“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的奋斗目标,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各类规划,着力在发展绿色经济、治理城乡环境、创新机制制度上下功夫。二是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围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等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整治提升污染行业。三是城乡统筹,努力建设山水相拥的人居环境。始终把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加快打造显山露水见绿的优雅竹城,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四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建立改革集成机制、生态考评机制、全民参与机制等,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制度重塑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环境经济理论创新探讨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 任勇

  资源环境问题类型、程度及其影响状况,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我国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状况的认识进程与环境经济矛盾的演变状况是相适应的,并逐步深化。对于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战略定位、如何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全局上如何推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本质规律的准确揭示,对环境与经济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制度的创新,是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上。当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不断增强,变为刚性约束时,生态环境就成为稀缺资源和有价值的自然资本,成为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

  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王菊英

  海洋要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生态文明观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课题之一。第一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这是自然观层面的意义。“念好山海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体现了海洋与陆地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第二是构建陆海统筹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水平集中反映了陆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整体成效。必须要陆海统筹,协同发力才能保护好陆海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和生态安全屏障。第三是实现海洋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发达的海洋经济和高水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第四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这是全球治理层面的意义。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钱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保护的关系,自然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宗旨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领会发展和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朱育漩根据发言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