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在日前举行的“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着重提及浙江铅蓄电池行业环境整治、山东临沂大气污染防治、甘肃兰州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山东造纸行业转型升级、浙江安吉全面推进生态立县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的生动案例,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
综观这些案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有的是通过强化环境执法规范行业发展,有的是通过加强环境整治倒逼行业升级,有的是通过提升环境标准引领行业转型,有的是通过强力治理污染提升发展质量,有的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招商引资,不一而足。虽各有侧重,但共性明显,即努力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与契合点。
平衡,即相互兼顾,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契合,即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负荷,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提升发展质量。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完全有必要寻求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完全有可能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契合,也完全有基础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共赢。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总担心环境保护会影响到发展、财政、就业等,往往重发展轻保护。常见的做法是,环保要求高时,就重视一下;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就重回牺牲环境换取增长的老路。这种做法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实则埋下重重隐患,不仅增加了污染负荷,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之相反,“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也有不少地方放眼长远,切实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而且从源头上减轻了污染负荷,为更长远的发展争取了更充足的环境空间,通过深入分析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找到了平衡点,抓住了契合点,推动两者高度融合,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与共赢。
一正一反的对比说明,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强化环境保护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倒逼、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并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破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局,推动经济走上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环境更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将不断加强,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对稳增长、调结构、强环保都至关重要。对于那些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尚不足的地方和行业,不妨通过强化环境保护,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的动力,真正做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发展与保护协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