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积极探索推进新村建设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09-25 11:42:07 浏览()次

 2013年,在四川省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的统一部署下,广元市积极推进新村建设、产业打造、服务延伸相互融合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新村的美丽蝶变。

  ◆特约撰稿张厚美

  广元,古称利州。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如今,平整的公路蜿蜒至剑山深处,路旁白墙灰瓦的民居群落,丰收在望的果蔬基地,照亮了美丽的田园生活。

  这样的田园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包括广元市剑阁县在内的地区很早就被确立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

  2013年在四川省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的统一部署下,广元市积极推进新村建设、产业打造、服务延伸相互融合的实践探索,实现了美丽蝶变。

  美丽新村怎么建?

  采用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等形式,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幸福美丽新村

  川北民居依山而建,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这是秦巴山区的乡土风情,也是剑阁人的乡愁记忆。美丽新村创建开始,剑阁县就遵循一个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把民居新建、改造提升和保护性修缮相结合作为建设的基本形式,力图让美丽新村留住乡情、乡趣和乡愁。

  “前不久,政府帮忙把老房子翻新了一下,住得敞亮舒服,跟新房一样。”王显福说。在剑阁县剑坪村51岁的王显福家里,两层小楼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鲜亮。对他而言,创建美丽新村,美丽的不只是房子,还有门前硬化的水泥路。以前出门就是山路,一踩一脚泥,现在水泥路实现村村通,特别方便。

  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统筹兼顾、留住乡愁,成为美丽新村创建的要义。剑阁县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按照川北民居风格风貌改扩建,累计改造2.5万户。与此同时,改建农村危旧房1万余户,让500多户贫困户、无房户住有所居。

  乡村要美丽,基础配套不能掉队。剑阁县因势利导,拿出专项资金,逐一破解路、水、电网配套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公共服务难题。“垃圾房就在家门口,再也不用随地烧了。”村民杨红英说。

  “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作为基本形式,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幸福美丽新村是我们的落脚点。”广元市市委书记马华说。

  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庭后院、瓜果蔬菜、鸡犬相闻、鸟语花香是广元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总体导向。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产业先行、产村相融,配套公共服务,不搞大拆大建、大挖大填,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不搞去农化,保持村落、族群原生态,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是落脚点。

  广元市已建现代农业园区10个、核心区总面积达61.8万亩,新建生态小康新村200个、生态小康户4万户。苍溪县成为广元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富有成效的县区之一,幸福美丽新村覆盖面达65%。其中,苍溪县兰池村、将军村极具代表性。

  兰池村将旧村落民居改造提升和新建民居相结合,组团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4、9组聚居点,尊重群众意愿、生产生活习惯、乡风民俗,改造提升旧村落民居85套;8组聚居点,突显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山区特色,新建川北特色生态农居37套。

  田成方,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在龙潭乡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刻有“世外田园”四个大字的巨石伫立在休闲广场上,而不远处一幅幅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顺次铺开,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美丽新村靠什么支撑?

  咬定五大主导产业做优农业,增添美丽硬实力

  这几天,剑阁县元宝村112户土鸡专业合作社社员领到35万元一季度分红,成为当地的大新闻。最多分得1万元的社员姚仕玉,从昔日的贫困户一下子变为远近村镇里的“红人”。这一变化,得益于畜禽、烤烟、林果、粮油、蔬菜五大山区特色产业在剑阁县加速布局。

  归根结底,产业发展是美丽新村最大的底气。剑阁县县长陈勇表示,农民都盼望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要让乡村不仅是看上去很美,还要壮大产业,增添美丽硬实力。

  以产业发展支撑美丽新村建设,是剑阁县决策者的共识。依据“做优农业”的战略部署,剑阁县咬定五大主导产业,构建由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承载、广大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采取“户入社,二次返利”、“钱入股,利润分红”两种方式,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用姚仕玉的话说,他正好赶上这轮“土鸡行情”。合作社成立后,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小区+适度养殖户+银行+保险公司”六方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还叫响了“剑门土鸡”品牌,让土鸡搭上了山林放养到市场销售的直通车。如今在剑阁县,像姚仕玉一样加入合作社养鸡致富的已达2.8万户。

  目前,全县流转土地19万亩发展特色果蔬产业,流转林地13万余亩发展“剑门土鸡”、生猪等养殖业。2014年,剑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人民币7158元,净增767元,连续3年增幅居广元市前列。

  在苍溪县将军村,记者与陈文龙、陈洪钟等村民交谈。“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的幸福美丽新村梦想变为了现实。”75岁的陈冶仙激动不已,热情邀请记者观看他2000年画的将军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图。

  陈冶仙的房屋爬满了爬山虎,创作的字画作品挂满了堂屋,好似一位艺术家,陈冶仙与记者分享他见证村里变化的幸福经历。这里公路两旁的田园里无不洒下了老百姓辛勤的汗水,村民见到人都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现在还是夜不闭门路不拾遗。

  近年来,将军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61个,栽植名优水果3.8万株,户均1个万元以上经济园,种养结合年出栏土鸡1.5万只,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45元,成为全国“美德在农家”先进村、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园林村庄。走进如今的将军村,传统农居彰显川北特色,农耕田园风光秀丽,房前屋后瓜果飘香。

  苍溪县遵循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围绕产业建的理念,推行万亩园“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园“联”农户标准园的群园联动模式,打破乡镇、村组界限,突出水网、路网、林网、能源网“四网建设”,大力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为领军的“1+3”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2个,千亩园区59个,形成“因山就势、长藤结瓜”念珠状、组团式产业发展格局。

  树立一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乡村旅游景区、一个新村聚居点就是一个乡村旅游集散地、一户生态农居就是一个小景点的思想,苍溪县把民俗乡情文化、农耕田园文化、生态庭院文化与新村产业有机融合,进行传承和保护,彰显依山傍水、一园一品、一村一景的生态民俗风情特色,高起点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梨博园、柳池幸福美丽新村文化园创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载体,依托“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星级农家乐175家。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让游人边看、边玩、边劳动、边回忆,体验式文化、租赁式旅游得到蓬勃发展,山区“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丰富。

  苍溪县永宁镇兰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将支农资金打包作股,以一定比例折算给村、社和农户进行分红,并对特殊困难群众给予重点倾斜,让村民们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014年9月,四川省省委书记王东明现场调研后说:“这种做法很好,既运用改革手段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体现了财政资金的惠民导向,又有利于精准扶贫,具有普遍意义,希望你们继续探索,下一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朝天区东溪河乡菜籽坝村,村委会主任李培生介绍说:“村里正在着力培育发展产业大户,并期望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沿着宽敞洁净的水泥路,记者来到了正在修建中的村级活动小广场旁,一群村民们正围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有话要说。一个村民指着前方正在施工的高河堤说:“在没修河堤的时候,每年村里都要遭几回水淹。”另一个村民说:“我们脚下以前是一个臭水沟,整个村子不仅环境差,而且治安也不好,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三个字。”

  记者在新村边走边看边听,真是不看不听不知道,一看一听一比吓一跳。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滚子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臭水沟上修起了宽敞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变成了漂亮气派的新楼房,到处可见的柴草堆被清洁高效的沼气池取而代之。

  “以前,只有巴掌宽的一条小路,坑坑洼洼不说,还到处是杂草渣滓、臭气熏天。”说起新村打造之前的滚子坝,60多岁的老人杨生志连连摇头。

  “现在好了,你看,水泥路都通到了自家院坝里了,买农资不愁了,卖农产品也不愁了,还能讨个好价钱。”一旁正在忙着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大棚的村民李天成接过话头,大声说道。

  李天成告诉记者,路通畅了,村里好多人家都在准备发展产业,他们家今年就流转了15亩土地,投资20余万元建新的食用菌大棚,预计种植香菇15万袋,年收入大概在40万左右,一年就能收回投资,这新修的路可成了他们名符其实的致富路。

  全域小康龙潭建设让建设村老百姓得了很大的实惠。村里公路铺上了柏油,入户路硬化到家门口,土地一大片一大片被平整,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亮堂了很多。居住环境日益变好了,但口袋里没钱还是让村民感觉心里不踏实。

  就在建设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开始带动村民发展观光旅游,开办农家乐。“起初没经验,乡上的干部及时给我出点子,哪些菜最受欢迎,哪个设备还不够完善,怎样留住回头客,帮我操了很多心。”社区致富能手袁凤莲说。

  就在2013年4月,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走进了龙潭现场录制节目时,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也赶来参加活动。她抓住商机,以周到热情的服务和诚信的经营理念为自己的农家乐迎来了各方来客,生意开始逐渐好转。

  “以前在外打工,两口子省吃俭用,一年才攒两三万元,还不能照顾家里老小。现在每逢周末,客人多了我接待不过来,还要介绍到其它几家农家乐呢。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挣两万多,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袁凤莲说。现在村里像她一样转变观念开办农家乐的农户逐渐增多,大家的生活也越发有了盼头,小康梦已不再只是个梦。

  美丽新村如何管?

  延伸服务体系,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打造一个内外兼修的美丽新村

  美丽新村建成后,如何在管护上发力,让其持续散发魅力?剑阁县的思路是,延伸服务体系,营造文明风气,引导村民自主管理。

  敞亮的四合院内,民事服务大厅、生产资料超市、农机服务中心、科普文化阅览室、健康咨询室等一应俱全,醒目的标识牌随处可见,明晰的办事流程图整齐的挂在墙上,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在剑阁县农村,这样的便民服务中心正在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还有个温馨的名字,叫文化院坝。

  村里就数这儿最热闹,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来转一转,买些生活所需品,或是学点农技知识。文化院坝是美丽新村的延伸,它解决了创建中既要顾眼前,又要管长远的问题。

  美丽新村的创建,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参与管护的积极性自然也高了起来。

  “村民今年自发组织模范评选活动,全村300多户,除了在外务工的差不多都来了,村委会会议室头一次挤满了人。”中心村村委会主任杨金回忆道。

  美丽新村的幸福密码是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延伸服务,最终目的都是打造一个内外兼修的美丽新村。剑阁县正盯紧这个目标,集聚力量,探索前行。

  着眼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苍溪县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在新村示范片建成“三委三社六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个,其他村建成“1+X”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706个,形成了以公共服务中心和田园党建“711需要式”服务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体系,使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享受到了吃水不用担、煮饭不冒烟、耕田不用牛、出门泥不沾,养老、就医、农作物保险全在家门的乡村现代田园生活。

  “我们现在需要办个啥子事情,再也不用到处折腾了。”朝天区羊木镇张家坝小区的张久坤说。自从建立了羊木“融合式”社区后,他办理什么手续,再也不用往返几十公里回东溪河乡。

  羊木镇新型“融合式”社区,在原承包地、山地和宅基地等权益不变的前提下,打破农村户籍限制,将城镇居民、文笔村全体村民、小区住户、常住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由社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实施管理服务。

  在朝天区临溪乡桃树村公共服务中心,村民李德江正在测血压,他对记者说:“有了村级医疗服务点,小的病症就不再往十多公里外的乡卫生院跑了。”

  在服务中心旁的小凉亭里,记者和几位民众攀谈了解到,桃树村“1+7”公共服务中心,集村两委活动阵地、便民服务、农民培训等于一体,周边群众就近可享受到文化、体育、医疗等多种公共服务。

  “今后,我们将把每个乡村都建成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让每个人都拥有其乐融融的高质量生活。”朝天区农委吴卿主任谈到未来的思路时,眼里充满了期待。

  “以前我们这里是十坡九岭土瘠薄,十年九旱灾害多,传统农业都搞不好,更不说建啥产业园了。”梁培军说。

  利州区龙潭乡率先推行“全域小康龙潭”工程。目前,全村通过土地“规模整理、整体流转、成片开发”等方式,坚持“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农业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包含山地农业主题公园、生态儿童乐园、红色文化园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引进了广元资博公司、康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种养殖业主8家,流转土地500余亩,培育带动发展本地种养大户21户、家庭农场1家及生态农家乐7家。

  “种粮食,一亩地就千把元的收入。现在产业结构调整,蔬菜卖得俏。”梁培军说。

  在2012年以前,梁培军一直在广元城区做生意,但自从听说家乡要发展产业后,他便选择回乡。当时,村里没人发展产业,在四处考察后,他觉得当地适宜种植蔬菜,于是便承包了50亩土地种菜,就这样由种植大户带动周边农户。

  目前,全村种蔬菜的已达200多户,而且每亩地的收益基本是传统农业的5倍,村民尝到了甜头,自然越干越起劲。

  打造田园风光 实现村美民富

  张厚美

  以前,灰头土脸、人居环境脏乱差,是大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些村庄却华丽转身,环境干净整洁,民居地域特色明显,村庄内外绿意浓浓,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公共服务逐渐覆盖,富民产业正在培育。一个个“看着舒服、住着舒适、感觉舒心”的“广元版”美丽乡村正在逐步形成。

  没有全体农民的小康,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新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大幅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让百姓过上有尊严的小康生活。

  广元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留住乡情、乡趣和乡愁”的乡土风情,并注重保存和突显传统民居的区域性特色。

  既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作为基本形式,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幸福美丽新村,又把下大力气谋划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农村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注重引导农民改变思想观念,延伸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新村提供的均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让农民早日享受现代生活方式。

  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一定要坚持统筹规划,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体现地方民居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真正让农民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奔康致富。

  广元市美丽新村的建设实践,对其他条件类似的地方带来有益启迪,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