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合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2-25 22:26:57 浏览()次

  气候变暖、渔业过度捕捞、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环保专家建议,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强化海洋综合治理,降低人类海上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近日刊文称,在1970年至2018年间,过度捕捞活动已导致海洋鲨鱼和鳐鱼等鱼类数量减少了至少71%,部分海洋物种面临“种族崩溃”的危机。研究人员指出,鲨鱼等捕食动物若在一个地区消失,很容易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多家环保机构纷纷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努力解决过度捕捞、海洋垃圾污染等问题,共同守护丰富多彩的星球。

  海洋物种数量减少过半

  “今年1月,我们发现的海豚搁浅死亡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截至目前已超过400头。”长期在法国海滨城市拉罗谢尔追踪海豚、鲸类动物搁浅情况的法国生物学家伊莲娜·佩尔捷说。她表示,近年来,绝大部分搁浅海豚身上都会留下深海拖网渔船、大型围网造成的伤痕,“不加筛选”的捕捞方式被认为是导致海豚搁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此前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显示,1970年至2016年间,全球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数量平均下降了68%,过去40多年全球海洋物种的数量平均减少过半。

  法国南部城市马赛旧港鱼市的清晨,深夜打鱼、满载渔货归来的船只纷纷靠岸,这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多年来,马赛旧港鱼市维持着相对稳定的买卖规模,不过捕鱼者们日益担心,鱼的数量尤其是鳕鱼的数量正越来越少,鱼的价格也因此上涨。

  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也加剧了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英国《自然》杂志今年1月27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受冰盖后退、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影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在过去1.2万年里一直在上升。研究人员指出,海洋温度升高会使海洋物种向深海和两极大规模迁移,温暖水域中的物种数量将会减少,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垃圾尤其是微塑料垃圾污染严重,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不断丧失,引起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的失衡。

  海洋治理保护成为共识

  当前,全球许多国家都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海洋治理与保护,通过立法、设立海洋保护区等多种方式努力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屏障。

  从国际层面来看,国际社会已初步建立起以海洋环境污染控制、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两大类条约为架构的海洋环境治理体系。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更好地管理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国际性框架。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并就捕捞问题制订了详细的指导方针,为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应运而生。目前,“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已进入紧要关头,并将在2021年5月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进行审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COP15将在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遏制物种灭绝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各国日益重视海洋保护区的建设,通过在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捕捞、开采或限制商业船只航行等措施,以防止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划定或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约1.6万个,占全球海洋面积的7.9%。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以及帕劳、基里巴斯等国建立了一系列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内完全或部分禁捕。

  一些地区还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来应对过度捕捞问题。例如,欧盟自2011年起对共同渔业政策进行多次改革,对渔民捕鱼作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方面对渔民设定了捕捞的配额,另一方面还要求渔民在捕捞过程中进行人工筛选,防止一些稀有海洋物种被捕捞。欧盟还大力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出台了配套渔业法规,对非法捕捞的渔船实施“黑名单”制度,以打击非法捕捞。

  强化国际合作意义重大

  位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之间的“珊瑚金三角”,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一度面临珊瑚礁、红树林等逐渐消失的威胁。2009年,六国同国际合作伙伴达成“珊瑚金三角保护计划”,通过扩大保护区面积、共同打击非法捕鱼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对其进行拯救和维护,凸显国际合作对于海洋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海洋十年”倡议,呼吁全球各界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古特雷斯指出,人们需要开展合作来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存续。他认为,2021年对海洋保护而言是关键的一年,必须停止过度捕捞,增加保护区,确保大幅减少化学和塑料污染,实现“与自然和解”。

  在非营利组织Oceana高级政策顾问达娜·米勒看来,跨部门、跨国家的对话和合作意义重大:“一些国家积累的经验,将真正改变现在和未来我们考虑、评估和利用海洋的方式。在海洋治理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很重要,这将确保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样享有海洋带来的发展机会。”

  不过,在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要解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洋保护专家丹·拉弗雷指出,从法律层面讲,目前全球海洋治理呈现“碎片化”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一套国际通用的治理方案和应对机制。在进行渔业管理时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良好平衡也考验着各国决策者。法国环保网站“绿色和平”的文章称,保护海洋生态需要“走得更快、更远”,降低海上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逐步建立起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本报巴黎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