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信访投诉是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能否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形势下信访投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江苏省宿迁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构建“444工作法”,以“四则运算”统筹办理流程、以“四个不可”严守核查底线、以“四项举措”筑牢化解根基,推动信访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2024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4%,群众满意度达到98%。
“四则运算”精统筹,打造信访办理“标准化方程式”。一是受理渠道做“加法”,力争群众投诉零盲区。在12345举报热线等基础上,设立“7×24”小时值班电话、官方微信微博等,通过信访受理、调处渠道的优化叠加,实现信访工作全覆盖。二是总量控制做“减法”,力争信访案件零积压。对于收到的每件信访件,严格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交办转办、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沟通回复,不断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减存量、控增量。三是协力共管做“乘法”,力争主动发声零缺位。与其被动等待群众质疑、拍砖,不如积极主动发声赢得理解、支持。加强与媒体合作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和舆情引导力度,乘时乘势,以事实回应质疑,以行动赢得口碑。四是制度建设做“除法”,力争履行责任零懈怠。制订出台《生态环境信访举报事项办理工作规范(试行)》,全流程全过程规范信访办理各环节,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首问负责、接诉即办、领导接访、带案下访、集中会商会办、不满意件“回头看”等各项制度,形成由上而下、逐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四个不可”严核查,筑牢问题处置“铁规红线”。一是不可先入为主臆断。针对举报线索,仔细分析,认真处理,坚决避免主观介入、先入为主。二是不可走马观花调查。对涉及废气、废水、噪声等举报,均组织开展监督性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用监测事实取信于民。三是不可证据材料疲软。对于每件信访件的调查核实,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做到过程留痕、全程可溯,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四是不可模棱两可答复。坚持以“沟通解释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处理问题不偏心”做好信访回复,以现场调查核实情况为基础,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四项举措”强保障,构建矛盾化解“全周期闭环”。一是聚焦源头治理。制订《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源头治理 化解信访矛盾”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三张清单”机制,定期排查梳理,落实源头治理。二是上下联动推进。持续组织开展领导带案下访工作,深入推动重复环境信访攻坚,化解环境信访矛盾,2024年全市累计带案下访40余批次,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开展专项检查。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问题,开展“靶向性”“点穴式”专项执法检查,严查恶意违法行为,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2024年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12批次,发现问题76个,均已整改。四是强化有奖举报。积极宣传省市有奖举报制度政策,鼓励群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2024年全市共对13件群众举报进行奖励。
作者单位:刘浩,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吴昌金,江苏省宿迁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