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何以在这里诞生?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11-02 01:00:25 浏览()次
《深圳市宁静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00项规划任务、27条重要政策和72项重点项目。为一座城市出台详细的宁静城市建设规划,在全国还是首次。
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从顶层设计层面体现出深圳市将宁静的声环境作为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切实将降噪的民生诉求转化为政策要求,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融入务实行动。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何以在这里诞生?笔者分析认为,主动提前谋划、建立长效机制,是深圳给出的答案。
曾几何时,噪声问题一度被网友调侃为“深圳特产”。快速发展的深圳面临着人口稠密和资源紧张的矛盾,导致社会生活、施工、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噪声问题突出,噪声投诉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量中总量高、占比高。不仅现状如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特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圳市还将面临居住、产业、公共配套设施等各类用地持续上升的需求,噪声影响将持续加大。深圳的声环境与市民的宁静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长远考虑、系统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市拿出争先作为的态度和决心出台宁静城市建设规划,就是为了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建立长效机制,将噪声这一大城市病消灭在城市建设和源头治理的过程中,让市民切身感受到身边噪声问题的解决和声环境的改善。
实际上,深圳规划建设宁静城市,既在全国先行一步,又在自身计划之中。早在1993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就是深圳的第一部地方环境保护法规。2022年,深圳出台《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将“宁静城市建设”列为“十大行动”之一。今年深圳《关于全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也将“系统推进‘宁静城市’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正是聚焦本市环境问题痛点布下污染防治的“先手棋”,深圳才能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经为治理噪声污染开出了明确的“药方”。自《噪声法》施行以来,各地在依法防治噪声污染、强化噪声监管、促进噪声控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见的成效,但噪声扰民依然是影响居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领域。相较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社会各界对噪声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噪声污染治理还需要向有计划的预防和有针对性的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从三年行动方案到五年建设规划,深圳在规划宁静城市建设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为各地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各地也应积极响应《噪声法》有关规定,根据本地情况广开思路、主动作为、提前预判、系统谋划,加快立法强化监管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守护人民群众“耳边的宁静”。
为贯彻落实《噪声法》有关要求,一些地方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立法和实践创新行动。上海市、重庆市、潍坊市、平顶山市等城市修订了环境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发布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 宁静小区》,针对小区常见的噪声污染源,首次明确小区广场舞时间、音量及位置等管控要求。各地应加强顶层设计引领,以争创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活动为抓手,从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重点领域开始,探索以先进示范带动广泛参与,促进大大小小的宁静行动,提升市民守护宁静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和谐安宁。
“十四五”是《噪声法》实施的首个五年期,也是《噪声法》落实及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城市,尤其是高密度超大型城市,探索出有利于城市发展与宁静宜居和谐统一的法规标准体系和长效机制,让宁静美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群众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编辑:李莹
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从顶层设计层面体现出深圳市将宁静的声环境作为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切实将降噪的民生诉求转化为政策要求,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融入务实行动。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何以在这里诞生?笔者分析认为,主动提前谋划、建立长效机制,是深圳给出的答案。
曾几何时,噪声问题一度被网友调侃为“深圳特产”。快速发展的深圳面临着人口稠密和资源紧张的矛盾,导致社会生活、施工、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噪声问题突出,噪声投诉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量中总量高、占比高。不仅现状如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特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圳市还将面临居住、产业、公共配套设施等各类用地持续上升的需求,噪声影响将持续加大。深圳的声环境与市民的宁静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长远考虑、系统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市拿出争先作为的态度和决心出台宁静城市建设规划,就是为了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建立长效机制,将噪声这一大城市病消灭在城市建设和源头治理的过程中,让市民切身感受到身边噪声问题的解决和声环境的改善。
实际上,深圳规划建设宁静城市,既在全国先行一步,又在自身计划之中。早在1993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就是深圳的第一部地方环境保护法规。2022年,深圳出台《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将“宁静城市建设”列为“十大行动”之一。今年深圳《关于全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也将“系统推进‘宁静城市’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正是聚焦本市环境问题痛点布下污染防治的“先手棋”,深圳才能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经为治理噪声污染开出了明确的“药方”。自《噪声法》施行以来,各地在依法防治噪声污染、强化噪声监管、促进噪声控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见的成效,但噪声扰民依然是影响居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领域。相较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社会各界对噪声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噪声污染治理还需要向有计划的预防和有针对性的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从三年行动方案到五年建设规划,深圳在规划宁静城市建设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为各地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各地也应积极响应《噪声法》有关规定,根据本地情况广开思路、主动作为、提前预判、系统谋划,加快立法强化监管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守护人民群众“耳边的宁静”。
为贯彻落实《噪声法》有关要求,一些地方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立法和实践创新行动。上海市、重庆市、潍坊市、平顶山市等城市修订了环境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发布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 宁静小区》,针对小区常见的噪声污染源,首次明确小区广场舞时间、音量及位置等管控要求。各地应加强顶层设计引领,以争创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活动为抓手,从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重点领域开始,探索以先进示范带动广泛参与,促进大大小小的宁静行动,提升市民守护宁静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和谐安宁。
“十四五”是《噪声法》实施的首个五年期,也是《噪声法》落实及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城市,尤其是高密度超大型城市,探索出有利于城市发展与宁静宜居和谐统一的法规标准体系和长效机制,让宁静美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群众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编辑: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