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作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12个主要方面之一,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注重念好“四字诀”。
念好“调”字诀。“调”,即“调信息”,也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通过碰见到的社会群体、利用到的各类媒体、接触到信息载体,调取方方面面的有价值的信息。掌握大量详尽的相关数据案例信息,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在调取信息过程中,也是不断矫正调查研究方向的有利时机,防止进入先入为主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大量社会调查报告,比如《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这些调查报告,通篇信息量大、事无巨细。其中,毛泽东自称《寻乌调查》是他当时所作的最大规模的调查,共5章39节,8万余字,也是我党历史上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在寻乌搞调查,把当地各类物产产量、价格,各行业人员数量、比例等信息,如数家珍、一一列举。比如,关于某地某河流水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念好“调”字诀,就是要摸清楚该条河流长度、支流支浜及排污口数量,河流附近村镇、企业、养殖场状况,水污染物种类、比例等,甚至季节变化汛期影响规律、污水处理厂区域设置合理性等方面信息也要掌握。
念好“查”字诀。“查”,即“查实情”,也就是要依据“调”出各类信息,进一步核实补充信息,再次深入基层一线、企业一线,实地查找问题所在,摸清问题全貌。李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环保人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作在一线,离开一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从下手。查找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生态环境矛盾突出、问题集中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真正把这些问题找准。查实情的过程中,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思维,不是为了查而查,而是带着问题去查,有勇气正视问题,有智慧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督查式调研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切实查到实情、找到根子。
念好“研”字诀。“研”,即“研溯源”,也就是要在“调信息”和“查实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根溯源,立足科学实验成果,通过演绎、归纳、判断、推理、系统等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出产生问题背后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问题实情很清楚,若接下来分析问题原因,仅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根本层面,则调查研究成效大打折扣。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有追根溯源,把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原因彻底挖出来,才能真正推动问题有步骤有计划的解决。比如,某地海洋生态环境水质恶化,查找海洋污染的原因,就是要从陆源、海源、空源等三个方面查找,但其各有不同。陆源是海洋的主要污染源,空源污染物也大多来自陆地,海源污染物也有部分来自陆源。综合来看,海洋污染的主因还是陆源,解决好陆源污染问题,兼顾海源、空源,也就是坚持陆海统筹,才抓住解决海洋污染治理的“牛鼻子”。
念好“究”字诀。“究”,即“究办法”,也就是要在前面三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样办法、多种途径、多个举措,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对策建议,推动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高度重视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下姜村老支书姜银祥提出请省里帮建沼气池,习近平总书记当场接受建议,紧接省农村能源办公室便派专家入村进行指导。到中央任职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的下篇文章,提供了遵循的原则、工作的方向和落实的办法。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中,对各地区各部门展开全方位巡查督导,扎根基层一线、依靠基层一线、问计基层一线,掌握大量问题线索,提出问题清单和整改举措,通过多种督察方式推动地方加速度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一种地方依靠中央力量深入开展调研的工作形式。
行胜于言,关键在于抓落实。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念好“四字诀”,不断强化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把深入调研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抓手,把调研成果作为污染攻坚、环境改善的有力支撑,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