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全力服务 又要严守底线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14:13:23 浏览()次

在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一方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好地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各地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复苏。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一些地方遇到了困惑。整体来说,随着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基本理顺,浙江等地还涌现出不少典型例子。然而,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叠加之下,一些问题逐渐出现,部分地方和同志的想法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仍有一些人认为,既然当下最关键的是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复苏,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肥瘦不分”地承接以前不能承接的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了?再比如,有些地方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项目,时间紧、论证少,不经意间就放宽了一些圈水圈地项目的准入条件。

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承担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大头”,也是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最前线,需要结合区域特征,拿出管用的实招,切实做到多方兼顾、服务到位、守牢底线,力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弄懂吃透法律政策。基层生态环境部门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也不能一味退让,要在弄懂法律法规、吃透政策规定、掌握重大项目的基础上,站在专业立场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让党委政府清晰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更要让党委政府知道怎样才可为。例如,线性工程穿越生态红线不可为,那么生态环境部门就要组织研究绕避或者无害化方式。总之,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统筹兼顾,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缘木求鱼。

积极开展高效互动。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深度参与宏观经济决策,积极将生态环保的政策和要求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到相关部门上门座谈互动,增强相互了解和理解,营造合力推进项目开展的良好氛围。例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经划好框子、有了明确要求,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及时将最新成果抄送发展改革、招商引资等部门,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向其讲解,让其掌握红线和底线要求,在项目规划的最前端就避免分歧,避免矛盾后压。

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在当前经济全面复苏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会有大量项目集中生成、报批。对此,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坚决扛起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责任,建立好区域拟开工项目清单台账,定期调度和帮扶。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可以采取环评审批服务单的方式,专人指导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加快环评前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相关环境问题。对于复杂疑难项目,更要细心、全心服务。

坚决守住环境底线。做好环评要素服务保障的同时,守牢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做到生态红线不能碰、法定程序不能减、群众利益不能损、风险防范不能松,该顶住的必须顶住。当然,守住环境底线不是“硬扛”,要以理服人、以案服人。例如,对于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的违建项目、圈水项目等典型案例,后期都花费了大量资金去拆除,修复生态环境,这也需要地方的财政投入。面对类似项目,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如果拿已有曝光案例作为佐证,相关部门也不会视而不见。

编辑:程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