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治理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12-22 12:45:08 浏览()次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变革,指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成功经验,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其中,系统治理理念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系统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理念

系统治理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无数个有机链条,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与人一起构成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亦是系统治理的逻辑前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造性地把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共生性思维移植到人类的生态治理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维和生态思维,有助于准确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系统治理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思想指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统筹应对气候变化、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第一,污染的根源在于粗放的生产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变革生产与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因此要统筹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第二,节能、降碳和治污往往具有“范围经济”的效果,几个方面“分治”的成效之和通常不如“统治”的成效。第三,节约和减排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资源能源的减量化使用就是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因此,要大力推进资源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第四,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一方面要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推动二者协同发力。

系统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遵循

系统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遵循。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生态治理理念,体现了整体性、辩证性思维,有助于从完整生命体的角度把脉和诊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统筹兼顾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综合平衡强调通过协调内在关系、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唯物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路径和操作指南。在新征程上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在体制上,必须以系统观念、整体思维、综合方法解决长期存在的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等部门分割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等,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实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达到“1+1>2”的系统优化效果。在机制上,健全严格执法的法治机制,鼓励各类主体通过法律保护合法环境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以经济激励的方式促使各类主体自觉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责任;改进行政干预机制,提高行政干预机制的有效性和效率;落实公众监督等社会机制,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举报和诉讼。

坚持以系统治理理念谋划保护与发展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性反思的结果。在过去,一些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恢复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机,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从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出发,立足各生态系统自身条件,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既不能一味放任、屈从生态系统的变化,也不能仅凭主观意志对生态系统进行人为干预。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统筹各类规划、资金与项目等,注重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间的协同,不同要素、区域、系统间的协同,以及相关部门、主体间的协同,构建全面综合的协调机制。

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要加强生态战略研究并采取合理举措。一方面,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域划分,进行分区保护、分类治理。统筹森林、湿地、水系流域、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着力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陆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另一方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承载能力、适应性、脆弱性、敏感性评价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对受损严重且需要迫切修复的重要区域,采用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道德倡导与法治强制、经济激励与行政惩罚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态根基。当前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多重压力,生态修复成效不稳定等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学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监测、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兼顾、齐抓共管、整体施策,激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让美丽中国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