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入楼禁令”后,怎么让电动自行车“满血复活”?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3-11 12:32:44 浏览()次

归口金融科技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和马路较上劲了”。

自2019年开始,他连续4年就交通出行领域递交提案,其中涉及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电单车换电网络建设以及今年的“在细分领域中大力推广电动自行车换电业务”。

一脉相承的背后,是江浩然内心的情怀使然。年轻时,他在路口支个“马扎儿”,坐在上面听来往车辆发动机的声音,就能猜出是哪个国家产的、什么牌子的汽车。

如今,这份初心早已化为委员履职的责任。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需求量为 3815 万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近 3 亿辆,日均骑行需求在 7 亿次左右,电动自行车用户日均充电次数近亿次。

而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电池品质良莠不齐等原因,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入楼停放、充电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火灾伤亡事故频发。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21 年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 1.8 万起,死亡 57 人。且不少火灾可能因未引发严重后果未报警,实际数据可能出入更大。

因此,江浩然认为,通过“以换代充”解决电动自行车补能问题,是一个高效、安全的途径,可在外卖、快递配送和居民日常等高频使用领域做重点推广。

换电的逻辑:

为何“以换代充”可能成最佳方案?

实际上,江浩然的建议,并不是“纸上空谈”。

2022年2月中旬,北京市城管委发文明确推动电动车换电模式在京发展。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规定,北京鼓励各区(地区)因地制宜,按照“充(换)电柜为主、充电桩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进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全覆盖。

为何?原因不外乎5个字——更具安全性。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郑小玲告诉记者,随着“禁止电动车及电池上楼”的规定落地,不少市民都需要在户外通过公共充电设施充电。

但目前,户外的公共充电设施主力——充电桩,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其发展也面临较大的现实矛盾和安全隐患。

按照规范,小区内设置充电桩,需有电力部门安装专门的电表、安全开关、符合户外防水防尘级别的电源接口,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包括按照消防规定在充电设施旁边,配置足够的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小区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便民充电设施。北京市方庄某小区住户陈女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小区充电桩十分匮乏,小区曾多次规划建设基础充电设施,但都因空间狭小,挤占小区其他业主休闲娱乐空间而进展缓慢。

当下,部分小区还使用充电柜来解决普通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但同样受场地空间小、设施维护难度大、安全措施有限等困扰,充电柜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尤其让人担忧的是,将充电从户内移到户外依旧无法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锂电池都在说明书中写明“充电温度应在0℃至40℃之间”,在这个温度区间以外的都是不安全充电温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告诉记者,低温充电会造成锂在负极上析出,形成锂结晶,有可能刺破电池内部的保护层,造成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着火。

对于外卖、快递行业来说,开展面向他们的换电业务,更加顺理成章。对于换电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关数据统计,电动自行车每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其中1/3销往外卖、快递行业群体。

同时,换电方案也可以解决新国标规范下电动自行车续航不足问题,满足现实需要。

2019年4月施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南针。但按照新国标的尺寸、重量限制(新国标要求,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应当小于或等于55kg,最高时速不能高于25km/h),电动自行车使用的电池最大容量大约为48V 26Ah,刚刚能实现120公里左右的理论续航。

多家平台外卖、快递从业者告诉记者,理论上的续航能力在实际中肯定会降低,比如冬天,大约只有六七十公里左右。他们平均每次配送距离3公里—5公里,每天配送大约三四十次,理论续航能力很难满足从业者的实际需要。

现实的选择:

聚焦当务之急,满足紧迫需求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换电模式虽是服务民众、保障安全的业务,但也属于重资产投入,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设施场地、电价收费和成本分摊等困局。

江浩然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物业按照商业模式收取电费价格和场地租金,使得点位运营成本远高于换电柜和电池的折旧成本。运营企业为维持收支平衡,定价较高,导致居民接受度有限,服务项目推广不力。

记者向“这锂换电”“锂纳斯”“小哈换电”等几家主营电动自行车换电业务的品牌咨询了解到,目前换电柜多采用包月收费、无限次换电模式,价格则大多为每月299元—399元,平均每天10元左右。

“小哈换电”还提供99元充电20次的选择,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个价格也不如使用充电桩划算。

至于高频使用群体——外卖和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也同样希望价格能再降低一点,同时也对换电的连续性和换电柜性能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专家向记者分析,即使在快充状态下,换电柜的电池充满电也至少需要1小时—2小时。在电池换电频率高的情况下,很可能柜内电池还未充满,新的换电需求就被接收进来了。此外,换电柜的稳定性也考验着当前技术,曾经发生过因为柜门打不开而毁坏柜体的情况。

目前,进入换电领域的“小哈换电”“锂纳斯”等品牌,背后不乏哈啰单车、宁德时代、光宇换电等巨头的身影,这也是前期重资本投入的换电模式能够铺开的原因之一。

江浩然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试点推广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建议各部委与平台企业共商,效仿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的做法,商定试点城市名单。在试点的城市,打好政策、市场及推广“组合拳”,加大打击违法充电行为力度,专项补贴换电企业及居民换电行为等,打造全国标杆范本,加快换电模式普及应用。

尽管长期而言,“以换代充”是大势所趋,且能助力城市实现智慧交通管理,但未来一段时间内,“充换一体”的灵活互补模式仍将是国内两轮出行的补能发展方向,可解决当下居民出行补能便捷时效性与消费价格之间的矛盾。

所以,对于公众以及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满足最紧迫的需求以及做好最基本的防范。比如如何切实有效地禁止电动车进楼,如何充分满足公众户外充电的实际需求。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对此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概括来说,四个字——堵疏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提出,在居民小区电梯安装电动自行车阻断系统。如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系统自动识别,发出警报,同时控制电梯门不能关闭,从而尽可能避免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充电。

全国人大代表厉莉建议,加强立法建设,适时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加强电池管理,探索“一车一池一码”,在车主、车辆与电池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有效衔接生产和使用环节,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普惠充电,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提供适当补贴。

未来的图景: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一方面是高层建筑的“入楼禁令”,另一方面是充电不便、价格高、没有防雨棚等现实难题。面对这些矛盾,专家表示,仅靠有关单位的劝阻和处罚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真正远离人们,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等多方群体共同发力,综合科学施策。

“发展中的问题是问题,但更是未来发展的空间。”郑小玲向记者指出,随着涌入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优质企业或品牌企业越来越多,许多当下存在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相关生产企业能不能在生产制造环节动更多脑筋、下更大功夫,利用技术手段去帮消费者把一道关;经销商能不能树牢安全底线意识,完全按照销售指南规范销售与安装,并对消费者做好培训;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能不能通过政策法规手段,进一步引导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注意到,针对充电贵的问题,北京市已经明确做出规定,充电电费执行政府规定的电价政策,按照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收取;对充电服务费收取标准也将做出明确规范,执行明码标价,确保居民愿意用、用得起。

针对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北京市将大力推广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基本全覆盖,按照市民群众实际充电需求配建充电接口,原则上充电接口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之间的比例约1:3,核心区建设比例可适度降低。

换电柜的技术升级也在政府、企业的考虑之中。合规的换电柜需具备温控能力,营造一个安全充电环境。北京市城管委发布的建设指引中,在换电柜温度上提出了要求,“换电柜温度应保持在0℃—55℃范围内,当柜内温度超过要求时,应有散热、制冷或制热功能”。

作为民生领域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景,每年全国两会,电动自行车都是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电动自行车提出的提案建议,主题从电池源头管理到充电桩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安全使用管理到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不一而足。

但这些建议提案的最终指向,都是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江浩然来说,他期待对百姓出行有助益的提案再一次落地。他说,站在马路上,看人来车往,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那些路和车,都与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