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野生动物在北京“安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23 12:10:16 浏览()次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越冬,“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已在北京市房山、大兴、丰台等地频频被发现。这些稀有鸟类再现京城,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无限惊喜,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注解。

  “自12月1日起,本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专项执法行动。”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为加大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形成保护合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市农业农村局起草并制定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旨在有效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的协同、指导和监督,精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紧盯“捕、售、购、运、食”五个关键环节

  12月6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北京海关等22个市级部门召开《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第一次联席会议,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4个月的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专项执法行动。

  此次行动以《协调机制》为保障平台,由22个市级成员单位牵动相关区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采用市级协同、区级联动的模式,紧盯“捕、售、购、运、食”五个关键环节,从候鸟迁徙季的巡查巡护、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市场和商户、集中整治自发市场非法交易、强化网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加强运输携带寄递监督检查和加大进出口货物查验力度等六方面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据悉,专项执法行动期间,北京市上述相关部门将围绕固定市场、农村集贸市场、易发盗猎点和野生鸟类自发交易市场、候鸟迁飞停歇地、自然保护地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开展多轮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多方合力筑牢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严执法防线。

  全年查处涉野生动物类行政案件39起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通过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保护野生动物“北京模式”已逐步形成。

  据统计,今年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4.4万人(次),执法车辆7.7万台(次),对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和林场、候鸟等野生动物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自发鸟市、人工繁育单位等开展巡查巡护,共查处涉野生动物类行政案件39起,查处违法人员38人,查处违法经营主体1家,收缴野生动物活体死体80余头(只)、猎捕工具90余件,收缴罚款金额达52.7万元。

  其中,涉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案件8件,非法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案件18件,非法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案件12件,非法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的案件1件,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取得显著成效。

  严格执法,更好地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

  为给北京冬奥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北京市园林绿化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河北省怀来县林业和草原局等10家单位,共同开展京冀两地野生动物保护“联合宣传、协同执法”活动,加大北京市延庆区与怀来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联防联控力度,形成保护合力。

  同时,通过普法宣传、以案释法等宣传方式报道一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典型案例,向违法人员敲响警钟。如大兴区4名男子非法猎捕斑鸠雉鸡等野生动物、一男子用微信转账的形式买卖鹦鹉等,在对这些案件进行曝光的同时,结合案情将所涉及的法律规定向市民进行宣传普及,并提醒市民非法猎捕、交易、食用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甚至面临刑罚。

  严格执法,更好地守护了野生动物的家园,让更多的野生动物选择在北京“安家”。近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越冬,震旦鸦雀已在房山、大兴、丰台等地频频被发现,黑鹳、褐马鸡等物种在北京的分布区不断扩大,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重新回到了密云山地,以前无记录的大足鼠耳蝠、小菊头蝠、香鼬等兽类也出现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