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深挖生态潜力 共绘田野画卷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3-09 12:21:10 浏览()次

 新时代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这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绕不开的话题。

  成效明显

  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度显得有些落寞:旱厕臭味大,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过程中。

  这些景象在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有了极大改变。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代表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对此十分重视,“四川出台制定了‘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提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已覆盖全省92%的行政村,全省一、二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7.9%、82.4%,全省已有58.37%的行政村(含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同样离不开农业绿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江苏省秸秆由还田为主向离田与还田并重转变,打通收、储、用各环节,推广生物质发电、有机肥制造等方式,不断拓宽离田综合利用渠道。并且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对这一时间节点了然于心。

  她晒出了湖北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成绩单:“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全部完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计削减12%以上。建成污水管网约9498公里、污水处理设施22.2万套。4个县区列入国家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第一批试点名单。”

  “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让村庄干净整洁、乡愁得以安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吕文艳说。

  短板突出

  农村污水、地膜残留等问题待解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益逐步凸显,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在农工党带来的提案中得到验证。

  农工党认为,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基础仍然薄弱,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导致的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农村污水治理的卫生、环保、城建等多重目标缺乏整合,缺乏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持体系。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筹资困难,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确存在上述难点。”王波表示,四川省接下来将会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精细化管理能力。

  农工党则建议,要将农村饮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以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带动全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全面发展。同时,设立乡村污水治理基金,综合运用转移支付和贴息贷款等方式,统筹用于支持农村污水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科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将目光聚焦在农村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上。

  由于工作需要,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农村田间地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甘肃的干旱、半干旱区调研时,他发现这些地区农膜覆盖占播种面积比率均超过20%,远高于全国13.17%的平均水平。

  蒋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为农村地区地膜污染防治构建了全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在推进意见实施的同时,应将真正的低成本降解膜的研究攻关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从源头上破解我国降解膜制造、使用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非降解膜的回收、污染治理等费用纳入地膜使用总成本进行核算,对标降解膜使用的成本,折算补贴比例,降低降解膜价格,促进降解膜的生产与应用。”蒋齐说。

  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由于历史欠账多、问题累积多,实现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很多现实矛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西省委会主委刘晓庄认为,新阶段应该坚持“严”的主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改变高度依赖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倡导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刘晓庄说。

  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必须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

  “例如,以生态扶贫成果衔接生态宜居。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倾斜,实现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构建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城乡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惠民政策,实现城乡环境共治和监管保护。”赵皖平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来自基层一线,自2005年当选村主任至今,他在裴寨村已经干了15年。

  15年来,裴寨村村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把一个穷水村变成了富水村,把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把一个只有595口人的小山村整合成为入住11800多人的现代化社区。

  裴春亮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是,必须要坚持“一盘棋”思想,贯彻系统思维,统筹好农业农村、住建、文旅、自然资源等各部门,打破行业归口管理的限制约束,在规划、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后期维护等方面协调配合,避免重复投入。

  乡村振兴战略为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及的现代农村绿色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对于实现的路径,每个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只有依托广大乡村各自独有的自然生态优势,深挖生态潜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将我国乡村所特有的生态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的加快增值,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